潘魯生當代藝術與民藝文獻展將在京開幕
潘魯生當代藝術與民藝文獻展將在京開幕
潘魯生當代藝術與民藝文獻展將在京開幕
時間:2007-05-17 08:41:00 來源:
名家
>潘魯生當代藝術與民藝文獻展將在京開幕
 |
5月23日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一日子,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牽頭,聯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定于5月23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潘魯生當代藝術與民藝文獻展》暨學術研討活動。展覽將圍繞《當代與民間》這一主題,展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博士近期創作的彩墨藝術作品、纖維藝術作品和部分裝置藝術精品近50件。
65年前,一群向往自由和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在毛澤東講話精神的感召下,從大江南北陸續奔向延安,在革命宣傳中延續他們的藝術理想,他們用的行動孕育了文藝創作深入廣大群眾的延安文藝精神,緊密配合了黨在各個時期的革命任務,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現實主義文藝作品。65年后,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文藝批評的政治和藝術的標準問題、生活與藝術“源”與“流”的關系問題、文藝風格多樣化的問題、文藝創作“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問題,仍對解決當下文藝界面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今天,東西文化交融并存,文化的多元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但同時也存在著多元文化和諧共存以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揚繼承的問題。潘魯生的彩墨藝術創作另辟蹊徑,從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正是對當代藝術創新精神的深入把握。
潘魯生的當代藝術作品與民藝研究文獻較全面地呈現了他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的甘苦與收獲。他的學術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新一代學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搶救、保護、傳承、新生的思路中,他的研究指向在于激活民間文化基因、追尋傳統民藝的現代新生,并最終服務于現代生活方式和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成就了他的繪畫格調,提升了他的藝術追求,他的藝術作品也是多年民間藝術滋養浸潤的自然流露。在多元文化的撞擊下,潘魯生始終堅持自己的創作道路和文化品格,融中華傳統和現代理念于一體,以自我的思考營造物象,使作品的視覺面貌具有鮮明的時代氣象;以意象的形式構成統攝有形的自然景致,形成具有東方文化特質的意象風格。
1991年,潘魯生博士的作品《延安——中國新文藝搖籃》入選全國宣傳畫展覽。十幾年后,恰逢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之際,《潘魯生當代藝術與民藝文獻展》暨學術研討活動又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這次展覽的舉辦不僅體現了“雙百方針”的勃勃生機,也流露著新一代學者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強烈責任感。據悉,展覽將持續到5月31日,之后赴意大利、德國、美國進行巡回展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