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 全國古玩市場通行的關鍵詞
競爭 全國古玩市場通行的關鍵詞
競爭 全國古玩市場通行的關鍵詞
10年前,各地古玩收藏市場寥寥無幾,關心的是生存。如今,各路諸侯已是各踞一方,相互對峙,烽煙四起。
眼下,古玩市場僅一個“火”字難以形容。這邊廂老牌市場正熱火朝天慶賀10周年,那邊廂一座又一座打著“規模最大”招牌的新秀拔地而起。一時間,各個古玩市場對峙,烽煙四起。針對此時此景,目前業內人士指出:古玩市場已從求生階段跨入競爭時代,而這一跨用了10年。現在古玩市場的競爭還表現為區域性競爭,有一天,終將演變為全國性競爭。
日前,全國10余家古玩市場精英云集杭州西子湖畔,在“中國古玩市場論壇——2007西湖峰會”上展開了一場論劍。這次活動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古玩業商會主辦,全國古玩市場聯誼會協辦,杭州收藏品市場承辦。
今非昔比
10年前,古玩市場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屈指可數。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古玩業商會會長宋建文回憶:1997年,全國數家古玩市場召開了一次論壇,那時候大家談論的中心是古玩市場如何求生存,如何合法經營。而10年后,當古玩市場的同行再次坐到一起時,談論的中心則轉移到“競爭”二字上。
古玩市場的合法地位一直以來受到質疑。根據200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及《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除經批準的文物商店、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以外,其他單位或個人不得從事文物商業經營活動。而對于古玩市場,相關法規卻沒有提及。由于沒有專門的法律條款為古玩市場保駕護航,致使管理者無法可據,商家無法可依。不過,從眼下的形勢來看,雖然古玩市場合法身份的問題仍未解決,但古玩市場卻已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局勢——競爭。
據統計,目前加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古玩業商會的古玩市場有40余家,而全國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場加起來起碼有100家左右。尤其是近些年,古玩市場的數量更是呈級數增加。在已有的大規模古玩市場周邊,迅速集結了一批古玩衛星市場。其中京滬豫遼陜川堪稱代表,這些區域的古玩市場格局正被重新洗牌。
以北京為例,僅在2006年下半年,就涌現出多個較大規模的古玩市場,其中尤以東方博古古玩城和程田古玩城最為引人注目,加上此前的報國寺收藏市場、潘家園舊貨市場、北京古玩城、愛家收藏市場、古玩書畫城和正莊國際古玩城,北京地區已擁有8個較大規模的古玩城。這些新的古玩城的出現,不僅吸引了內地古玩商的加入,更吸引了大量海外古玩商的入駐。
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上海。上海早已形成了上海云洲古玩城、東臺路收藏品市場、靜安寺古玩城以及豫園華寶樓、蘭馨古玩、鼎鑫、友誼商店等市場群。而去年7月占地1萬平方米的中福古玩城的建立,無疑使上海的古玩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
而在陜西西安,除了具有規模的八仙庵古玩市場、小東門古玩市場和朱雀路古玩城等,以及化覺巷、書院門兩個較小規模的市場外,一座總建筑面積約5.4萬平方米的西安國際古玩城正在建設中。
以送仙橋古玩藝術城為代表的成都古玩市場,其整體規模在西南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地區都是首屈一指。而成都杜甫草堂文物監管物品市場,則于去年10月搬遷至新址,經營面積由原先的約1萬平方米擴至5萬平方米,主辦方號稱要將其打造成“亞洲最大”的三國古玩城。
除了京滬陜川之外,山東、浙江、遼寧、福建、廣東、湖北等收藏重鎮,從省會到地市,也都誕生了一批硬件設施一流、配套設施齊全的新古玩市場。而內蒙古、寧夏等地也紛紛建起古玩市場。如剛剛于今年4月底正式開業的五塔聚珍古玩文化廣場,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占地1000平方米,被認為是目前內蒙古規模最大的古玩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大中型收藏品市場中,民營企業是投資的絕對主力。
差異競爭
和老廠房、老街區、商業大廈某個樓層的古玩市場相比,新興古玩市場具有投資規模大、經營專業、配套設施齊全、現代企業的管理意識濃厚等特點。其中古玩市場的規模越建越大更是有目共睹,從千余平方米到萬余平方米,再到上萬平方米,就連地級市山東淄博,一座榮寶齋書畫古玩城就是面積達4.5萬平方米的27層大廈。原先號稱亞洲最大、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北京古玩城早已被近一兩年興起的10余家后起之秀趕超。
但業內人士指出,古玩市場競爭不是規模競爭,不是比“豪華”,比“氣派”,更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定位。這種“差異競爭”的觀點成為了許多古玩市場管理的共識。
杭州收藏品市場開辦于1997年,至今已有10個年頭。這家老牌收藏市場原先是杭州第二百貨大樓,經營面積2500平方米。論地理位置,它不臨街面;論規模,它屬于中等;論硬件,它不及近年開辦的古玩市場,但它卻能在與同城的十余家收藏市場的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究其原因,在于其根據自身特點,走出了一條“小市場做大文化”的特色之路。
杭州收藏品市場總經理劉華認為,杭州的經濟高速發展,文化品質越來越占據人們生活品質的主導地位,而收藏品市場作為一種經營帶有文化品質的商品則大有文章可做。加之杭州是六朝古都,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所以杭州收藏品市場自建立以來就一直把發崛、收集散落在民間的藏品,當作一件搶救性保護傳統地方文化遺產的任務。基于此,杭州收藏品市場在經營上也偏重帶有民俗風情的藏品,并給予這類商家諸多優惠。如今,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西湖博物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等館藏藏品中,就有許多來自杭州收藏品市場。
同樣的,如今已有25年歷史的上海云洲古玩城也是一家老牌收藏市場,其前身是上海太原路郵幣古玩集市,經營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800余家商戶。云洲古玩城最大的特色要數其經營范圍了,幾乎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收藏品大類,除了傳統古玩外,郵票、錢幣、磁卡、火花、煙標、古家具以及西洋古董等應有盡有,可謂古玩、“現玩”、“洋玩”一應俱全。而這種勢態正體現了海派收藏文化“海納百川、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特征。
擁有10年資歷的吉林古玩城嘗到了與收藏協會合作的甜頭;新起之秀三峽古玩城依托三峽文物收藏的熱潮,收獲了資源優勢;而南京書畫古玩城和山東百旺文化市場則一心一意,專攻當代書畫……從這些古玩城身上,人們看到了“差異競爭”的優勢,但并非所有古玩市場都深知其中的道理。眼下,諸如古玩市場競相降低租金、爭奪商戶的做法司空常見,而這種做法最終會使古玩市場陷入惡性競爭的漩渦。宋建文認為,古玩市場競爭,不是“爭”著降低租金,而是要在競爭中彰顯各方特色,促進有序的競爭,求得共同的發展。
超越“古玩”
收藏界有這樣一句話:昨日的“現玩”,就是今天的古玩;今日的“現玩”,就是明天的古玩。當下,古玩市場已不是純粹的“古玩”市場。更多的當代工藝品入駐市場,甚至主導了“半邊天”。于是有業內人士稱,許多古玩市場的名字中,“古玩”二字后應加上“藝術品”三字。
據記者了解,上海云洲古玩城內新開辟的一樓經營區就引進了數家當代玉雕、珠寶、書畫等商戶;上海中福古玩城今年新增了10余家玉雕、紫砂商戶;杭州收藏品市場則將在市場附近擬建一座面積千余平方米的玉器奇石市場。而在三峽古玩城內,絕大多數店鋪主要銷售民間工藝品、奇石雜件等,或從事書畫裝裱代售,文物古玩店則屈指可數。
一些古玩市場管理者表示,古玩越來越少,但收藏熱度不減,這就需要市場創造新的藏點。當代玉雕、陶瓷、紫砂、根雕、漆雕、奇石……與宋、元、明時期的古玩相比,這些“現玩”不僅價格便宜,而且鑒定的難度又不高,所以“現玩”,尤其是近現代工藝大師的作品,其價值正日益凸顯,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隨著這股“現玩”熱潮的升溫,許多古玩市場也正與工藝品市場融合,當代工藝品成為今后古玩市場經營的一個主要對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眾多地方性的古玩市場游走于古玩與工藝品之間,甚至出現了倒閉現象,這些也應引起業內人士的重視。
宋建文表示,當初第一屆古玩藝術品博覽會召開時,有人覺得將“古玩”和“藝術品”放在一起不倫不類。可如今“古玩藝術品”的概念已為人們所接受。現在古玩市場已經超越了“古玩”的概念,變成了“古玩藝術品市場”;而如果古玩市場不超越“古玩”,就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宋建文舉了個實例:某地一頗具名氣的古玩城對面新開了一家書畫市場,該市場起初定位于當代書畫,可因招商效果不理想,于是中途也做起了古玩,但始終不如古玩城的名聲大。這時,有人要來此地淘書畫,那么他們仍然會選擇先去古玩城,然后才會到書畫市場轉轉。這就是同質化競爭的影響。所以,古玩市場只有超越“古玩”,找準自己的定位,打造品牌特色,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國內首次民間收藏文物調查及發展規劃編制全面展開,本報作為惟一協辦報紙向藏友呼吁:
請為中國民間收藏發展投一票
民間收藏者手上到底有多少文物資源?民間收藏文物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如何整合利用民間收藏文物?雖然近幾年國內民間收藏迅猛發展,但有關的數字和信息卻從來沒有統計過,對我國民間文物收藏的基本情況不了解,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民間文物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國家文物局部署,正在由浙江省文物局負責,浙江省博物館、文物鑒定中心、收藏協會具體合作承擔的《民間收藏文物調查及發展規劃編制》將改變這一狀況,這一發展規劃編制將對我國民間收藏今后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間收藏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的收藏愛好者已經超過一億人。全國的收藏品市場已經達到近千家,與此同時,藝術品拍賣市場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全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幾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06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績達500萬元以上的有100家企業,總成交額近150億元。
民間收藏大發展已經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反映了國民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的環境下,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些都已經達成了社會共識。但究竟全國民間收藏的現狀如何?呈現什么特點?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呢?下一步應該怎么樣去發展?也同樣迫在眉睫。
2006年10月,國家文物局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民間收藏文物調查及發展規劃編制》的通知一經發布,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包括浙江省文物局在內的近10家單位遞交了投標材料,最終浙江省文物局中標。鑒于《收藏拍賣導報》對我國民間收藏發展的長期關注,以及在海內外收藏界的影響力,浙江省文物局力邀《收藏拍賣導報》作為此項目的惟一合作報紙。
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民間收藏管理和政策能夠跟上去,前提就是要把握民間收藏文物的現狀,而民間收藏文物調查及發展規劃編制就關系到今后的民間收藏能否持續繁榮和健康發展。
雖然,2002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文規定民間收藏文物可以依法流通,但隨著民間收藏不斷發展,新的問題也不斷出現,對于一些收藏活動中的超前運作,現有的法規政策還不能加以規范。資金的缺乏已經成為國內一些民營博物館發展的瓶頸,他們希望國家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如何解決新問題?扶持政策該怎么制定?文物部門首先要掌握民間收藏的現狀才行。
浙江省博物館副研究員趙幼強認為,需要對此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后,找到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否則不但會影響民間收藏的發展,甚至還會出現社會問題。
當然,對全國民間收藏文物的調查存在相當難度。鮑賢倫局長說,正因為民間收藏在浙江省有著較為充分的展現,廣泛的社會基礎,我們才有勇氣去應標。浙江省文物部門較早就注意到了民間收藏領域的規范和管理,早在上世紀末就出臺了《浙江省文物流通管理辦法》。2005年他們對浙江省民間收藏進行調研,并將調研報告通過新聞媒體公諸于眾,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不過,他最擔心的是民間收藏者會有一些顧慮:國家下一步會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在對調查的響應上打折扣,如果第一步的現狀調查不準確,就會影響下一步對民間收藏、民間文物流通以及民營博物館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議。
鮑賢倫希望通過本報告訴全國的民間收藏者,民間收藏的未來要靠大家共同來創造,有關政策能否制定得更好要靠大家共同爭取,這次《民間收藏文物調查及發展規劃編制》課題調研不僅僅是文物部門的事情,需要民間收藏者共同來參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