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江:中國古壁畫讓我如此癡迷
馮長江:中國古壁畫讓我如此癡迷
馮長江:中國古壁畫讓我如此癡迷
絢麗斑斕的色彩,樂感十足的線條,姿態生動的人物,嚴謹自由的構圖等古壁畫的特色,深深地打動了馮長江,令他與古代壁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他曾先后對芮城永樂宮、秸山青龍寺、繁寺巖、高平開化寺及太原婁虞墓等處壁畫進行了長時間的臨摹、復制及研究。在此基礎上,馮長江折中中西,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近日,將于5月12日~20日在三彩畫廊東方賓館分館舉辦新作品展的馮長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其工筆重彩人物畫的繪畫風格進行了闡釋。
藝術回顧:讓色彩語匯與光影聯姻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先習西洋畫,后攻中國水墨畫,再轉傳統工筆重彩,這是一條鮮明的中西結合的藝術路線,請談一下藝術心得。
馮長江(以下簡稱馮):“折中中西”這條路子其實沒什么特別的,因為徐悲鴻、楊之光等藝術大師都曾走過。我最早接觸的西方繪畫理論,讓我認識到了光與色的重要作用。同時我感覺到,我們的線條太神奇了:它抑揚頓挫,變化無窮,像交響詩,這是西方藝術無法媲美的。這樣,我就找到了這條中西合璧的路子。
記:您長時間對中國古代壁畫進行臨摹、復制及研究工作,這對您形成今天的藝術風格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馮:與古壁畫打了多年交道,它至今仍讓我著迷。可以說,我現在的藝術風格直接受益于古壁畫。
首先,我的構圖運用自如,隨心所欲;其次,用線描來造型、定位,且生動的表現力是主要的;再次,借鑒中國古壁畫斑斕多姿的色彩,并把西方素描的明暗運用到色彩中。就是說,我的工筆重彩已不是傳統的平涂了,而是讓色彩語匯與光影聯姻,展示給人的是三維空間,讓表現的主體更加生動、立體、豐滿。最后創作時我是一氣呵成、率真而為的,這就導致作品有不可修改性。這要求畫家有深厚的造型功力,而這種功力主要來自多年來我對壁畫的臨摹與研究。
馮長江簡介:
馮長江1943年生于西安,現定居美國,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畫院院長。馮長江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并參加了諸多的國內外大展,作品屢獲國內、國際大獎,并進入美國、加拿大的主流畫廊,迄今已出版了《馮長江繪畫作品集》、《馮長江藝術作品集》等多本專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