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玉雕:徘徊在傳統與現實之間
萊州玉雕:徘徊在傳統與現實之間
萊州玉雕:徘徊在傳統與現實之間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時代的發展,高速電動玉雕機、超聲波打眼機、激光、化學等現代化加工方式出現在玉雕加工中。
據了解,傳統技藝與現代化加工方式相比能快好幾十倍,傳統技藝一個人要干好幾天才能做出,而現在一臺機器一天能生產出好幾十件同樣的貨;萊州一家生產玉雕藝術品的商戶告訴記者,機器生產與傳統生產相比,一是一個模子出來比較省事,二是可以大批量快速生產,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生產廠家為追求利潤,對“高科技”趨之若鶩,人們越來越依賴機械。
然而,問題也隨之產生。
“機器做出來的東西千篇一律,毫無獨創性可言。”王石麟告訴記者,玉的最大特點是“因材施意,量料取材”,而電腦設計則根本不會“量料取材”。 他說:“‘缸子猴’、‘穿兒猴’、‘精工獅子’、‘洗子’、‘果盤’、‘八扣盤’、‘薰爐’等一大批沿襲千余年的優秀作品不是用機器就能設計、做出來的!”記者也看到“穿兒猴”、“松鶴延年”等傳統工藝作品,根據玉石原料的特點設計造型,可謂獨一無二,令人嘆為觀止。“我們玉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就是要保護傳統玉雕工藝,不要被眼前利益驅使,導致傳統技藝失傳。”
據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上世紀 50年代從事雕刻的老藝人相繼謝世,六七十年代間的技術骨干也已全部退休,有很多技藝高超造詣頗深的老藝人已步入垂暮之年,不能再操舊業,萊州玉雕面臨傳接斷層。
“關鍵是人才培養,使傳統工藝得以很好的延續。”王石麟說,除了老藝人傳、幫、帶外,還希望玉雕工藝研究所能把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為此,從2003年開始,萊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已組織專人對萊州玉雕進行統一組織,展覽、推廣,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專門的玉雕協會。成立了玉雕工藝研究所,對傳統玉雕產品進行挖掘,開發新的工藝品種,開掘市場。由政府牽線搭橋,組織老藝人對年輕一代進行傳、幫、帶,交流信息,切磋技藝。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