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收藏風頭正勁
奧運收藏風頭正勁
奧運收藏風頭正勁
專家指出,重大題材的奧運收藏品最好的升值階段是在奧運會召開之前或者舉行之中。目前,僅2001年申奧成功所發行的純銀紀念章已由200元漲到1000元以上,奧運藏品升值潛力可見一斑。
用藏品見證國家體育發展史
年過八旬的張萬金是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專業委員會顧問,被稱為“中國體育紀念品收藏第一人”。從1950年張老獲得第一面北京市首屆乒乓球賽的優勝錦起,他就與體育收藏結下了不解之緣,57年孜孜不倦的收藏歷程使他的藏品數不勝數。
有人用“丹過凝五環,珍藏抵萬金”來形容張老的為人及其藏品。張老的藏品有標志著中美關系緩和“兵乓外交”結碩果的紀念乒乓球,上面有全體訪美隊員的簽名;有第二十二屆奧運會首用吉祥物北極熊紀念章……曾有公司愿以重金收購其藏品,有人以一兩千美金購買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漢城主會場紫銅模型,都被他婉言謝絕。今年的4月到6月張老將他多年收藏的萬余件紀念品在呼家樓街道舉辦展覽。展品包括從第一屆到第十屆全運會、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各種體育紀念章17000多枚,各國家參賽隊隊旗800多面等。張老說他收藏的目的很簡單,“國家強盛則體育興旺,我就是想用一生的力量,收集琳瑯滿目的體育藏品來見證我們國家體育的發展歷史、見證中國由弱而強的歷史。”
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谷丙夫不僅是我國第一座體育博物館中國體育博物館的籌建人之一,亦是一位體育收藏愛好者。記者在他家中看到,谷老的體育收藏品林林總總多達上千件。而最令他津津樂道的一件藏品是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的簽名郵冊,包括7張印有歷屆國際奧委會主席頭像的郵票。“這是1985年我帶團參加在洛桑舉行的世界奧林匹克郵展時,薩馬蘭奇送給我的,不過當時薩馬蘭奇并沒有在上面簽名。我得到這件藏品后十分高興,到處拿給我的朋友、藏友‘顯擺’。后來有人就說了,你應該請薩馬蘭奇在郵冊上親筆簽名,郵冊才更具收藏價值。兩年后薩馬蘭奇再次來到中國,我因職務之便再次見到了他,于是馬上就請他在郵冊上簽了名。”時至今日,谷老在向記者展示他的這件藏品時,其喜悅之情仍溢于言表。
奧運收藏何時開始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開始就有很多收藏品已經被人收藏。自此,凡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城市都已形成了獨特的奧運收藏文化,而在1993年國際奧委會便成立了奧林匹克紀念品收藏協會。那么,奧運收藏于我國又是何時開始的呢?對于這一問題,谷丙夫為我們作了詳盡的解答。
1932年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而這次亦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劉長春作為運動員代表中國出席此次奧運會。但是由于當時與會的人們并沒有收藏意識,于是就照了一兩張照片作為留念。在1932年到1949年這一階段,收藏者雖然有但卻是極少數,而且藏品也都是作為個人紀念品來收藏的。
1979年,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次年參加了美國普萊西德湖第十三屆冬奧會,并于開幕的2月13日發行了4枚一套的紀念郵票,圖案分別為會徽、速滑、滑冰和滑雪。這是新中國第一套奧林匹克題材的紀念郵票,而它的發行也說明了在我國奧運收藏活動的開始。隨后的第二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首套金銀紀念幣,面向海外發行。
1984年中國第一次派出了規模龐大的代表團參加奧運會。而當時人們已經逐漸有了收藏的意識,帶回國內的藏品也不少,而真正的奧運收藏也從這一年開始了。
奧運收藏藏什么
奧運藏品的種類相當龐雜。除大眾熟悉的郵品和紀念幣外,其他物品例如奧運會的獎牌、火炬、紀念牌、證章、身份證、宣傳畫、比賽秩序冊、成績冊、指南手冊、服裝、器材、隊旗、會標、吉祥物、紀念章、門券,乃至帶有奧林匹克標志的包裝品等均可收藏。
但要論投資價值的話,谷丙夫則認為最好是選擇本身具備價值的紀念幣和金條進行投資。不僅如此,藏品的發行數量也會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重要元素。據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目前奧運收藏喜好者超過3億人,現已發行的奧運貴金屬紀念品都為限量發行,遠遠不能滿足收藏者的需求。另外對各種紀念幣來講,如此多的種類中,可以選擇紀念意義重大的,將會有更大投資價值。有關專家指出,重大題材的奧運收藏品最好的升值階段是在奧運會召開之前或者舉行之中。據谷老介紹,僅2001年申奧成功所發行的純銀紀念章現在已由200元漲到1000元以上,奧運藏品升值潛力可見一斑。
鑒于奧運收藏題材廣泛,谷老建議藏家“專攻”某一項。“例如郵票收藏,現在每屆奧運會期間,世界各國發行的奧林匹克郵票數目就達到幾千種之多。所以我就常說‘郵海無邊,專攻是岸’,意思就是專注一個項目(例如射擊)進行收藏,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同時有關專家提醒,考慮到升值空間,奧運收藏投資要注意四個必須元素:一是看發行單位,是不是奧組委授權單位;二是看發行數量,是不是限量版;三是看創新性,是不是具有收藏意義;四是看權威性和使用范圍。
二級市場沒有形成
據張萬金、谷丙夫介紹,他們的藏品大多為在一級市場上購買,或是藏友之間交換,或是親友饋贈。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奧運收藏者大多數都是與奧運會相關的人,比如說體育局工作人員、運動員、體育記者等等能夠方便地接觸到更多的體育藏品的人。大部分藏家在收集藏品的過程中很少涉及二級市場。
奧運經濟的核心是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北京奧運特許商品只在特許商品零售店里面銷售,如果在零售店之外銷售,一般被視為違規會被追究責任。因此許多收藏者不敢拿出藏品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市場自然就比較冷淡。北京奧運收藏者宋柯奇認為:“現在還沒有形成奧運收藏的二級市場,缺少一個官方的交易地點,缺少安全、系統的保障,這是現在限制奧運收藏在國內發展的一個原因。相關部門其實需要有計劃地帶動二級市場的發展,這也是對奧運收藏在國內的發展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想這可能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吧。”
谷丙夫向我們推薦,北京的潘家園、報國寺收藏品市場和馬甸郵票市場都是“淘換”體育藏品的好地方。“例如喜歡紀念章、體育老照片及門票、文獻類期刊的藏友可到這些地方轉轉;而像體育主題紀念郵票、運動員簽字首日封則可以去馬甸郵票市場尋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