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色之美鈞窯盤
釉色之美鈞窯盤
釉色之美鈞窯盤
在宋代瓷器中,鈞窯瓷尤以其美麗新穎的釉色引人注目。這件鈞窯盤,通體施天藍色釉,釉質肥厚,具有乳濁不透明感,有如熒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釉色之美,備受人們的青睞。
鈞窯盤,北宋日用生活器皿,埋藏地下逾越千年完好無損。其高3.5厘米,口徑15.7厘米,足徑5厘米。敞口,淺腹,厚底,圈足。盤內外壁均施天藍色乳光釉,釉質肥厚瑩潤,呈現鮮亮的藍色光澤。口沿一周和底部圈足均涂有一層橘黃色汁,黃藍相間,上下呼應,和諧美觀。造型簡樸端正,胎質精細致密,反映了宋代鈞窯瓷生產的成就和瓷釉的高水平。鈞窯器最顯著的特點是釉色部分為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如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藍更淡的稱為月白。這幾種釉都具有熒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鮮亮天然,其“色調之美,實非言詞所能表達。”
鈞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所在地是現今河南省禹縣的八卦洞和鈞臺,此處古屬鈞州而故名。鈞窯始燒于北宋,北宋晚期是它的鼎盛時期,金、元時繼續燒制。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摻有銅的氧化物,用還原焰燒出絢麗多彩的窯變釉。因此鈞釉主要特點是通天青色與彩霞紫紅釉相互錯綜掩映,極為美觀。
鈞窯除生產日常生活用具盤、碗外,還大量燒造皇宮貴族用的陳設器,特別北宋后期,更為時尚。大家知道,宋徽宗趙佶喜愛花石,舉凡江、浙一帶奇花異竹、湖湘文竹,巴蜀佳果木石,無不畢至。上行下效,為了這種特殊的需要,鈞窯就精心燒造大量富有裝飾藝術的陳設用器,例如花盆就是其中一種。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一件鈞窯蓮花式花盆,莊重典雅的造型,瑰麗多姿的窯變彩斑,實為備受欣賞的裝飾藝術品。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北宋早期鈞窯盤,雖比不上鈞窯花盆之美,但年齡之長,古樸端莊,無愧于鈞窯佳品,不可多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