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美術史記憶
失蹤的美術史記憶
失蹤的美術史記憶
時間:2007-05-10 09:25:00 來源:
名家
>失蹤的美術史記憶
 |
王明賢當代藝術 + 收藏展
墻美術館于4月28日—5月19日推出《失蹤的美術史記憶:王明賢當代藝術+收藏展 》。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展覽,它展示了王明賢多年來集新中國美術史研究、收藏和創作一體的工作成果,包括以新中國美術為素材創作的近50件作品,和 20 年來搶救性收藏新中國美術的原作和歷史資料,呈現了被遺忘的非常時期的美術,將使觀眾發現一個特殊的藝術世界。
王明賢是中國著名的文革美術專家,其專著《新中國美術圖史:1966--1976》(王明賢、嚴善淳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出版),填補了新中國美術史研究的一項空白; 同時他又活躍于當代藝術界,參與和策劃了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當代藝術及建筑展覽,是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籌備委員會委員、2005年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執行小組成員、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第10屆國際建筑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
20年前,在新中國美術史研究還未被人們重視的時候,王明賢就致力于新中國美術資料的收藏與研究。北京的琉璃廠、潘家園、中關村星期天市場、官園花鳥市場、紅橋市場、報國寺市場都被他地毯式搜索過;上海、杭州、成都、重慶、天津、延安等地的古玩市場也都光顧過,收集到數萬件文革美術作品和資料。紅衛兵美術是文革中最瘋狂的藝術,也是文革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文革初期的紅衛兵美術資料大部分被銷毀,使那一個非常時期的美術史料幾乎找不到蹤跡。王明賢把早期紅衛兵的油印小報、宣傳畫、漫畫、插圖、報頭、徽章、旗幟等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作為首要的任務,并著重搜尋散失在民間的紅衛兵美術報刊資料,如中央美術學院燎原兵團等10個組織主辦的《美術戰報》、中央美術學院革聯紅旗兵團主辦的《紅色美術》、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東方紅公社主辦的《滿江紅》、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井岡山兵團主辦的《井岡山》等,還收集到很重要紅衛兵美術原作,搶救了不少彌足珍貴的史料,使那一段失蹤的美術史有跡可尋。他搜集到的紅衛兵美術報刊和其他文革美術資料及原作,可以串起一條文革美術史的脈絡,引起國際美術史界的關注。他曾赴美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參加中國當代藝術的研討會,在2001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研討會上,王明賢有關文革早期紅衛兵美術的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很大興趣。因為此前,還沒有人認真地對文革前期的紅衛兵美術活動做過詳細的總結和描述。他的工作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此前這方面的資料不為人們重視,大多隨著文革的逝去而泯沒。美國布法羅大學藝術史系的希臘藝術專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博士沃頓教授,對王明賢注重史實的嚴謹研究方法欽佩之極。美術史專家高名潞先生認為,“我們應當衷心感激王明賢的收藏工作,觀者可以目睹這些收藏,也使我們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有跡可尋。通過文獻工作,我們不僅要對王明賢的收藏進行全面的整理,同時也是對文化大革命的藝術史,至少是階段性的發展進行實證性的研究和分析。”
近年來,王明賢結合藝術史收藏和研究又投入繪畫創作,作品不僅具有文革藝術考古學的重要價值,而且顯示了當代藝術新的觀念和智慧。這批作品一類是“文化人物” (文革藝術考古學)系列,一類是“電影批判傳奇” (文革藝術考古學)系列,一類是“鑒寶” (文革藝術考古學)系列,一類是“設計革命” (文革藝術考古學)系列,一類是“世界名畫” (文革藝術考古學)系列等,以及大量的文革藝術考古學草圖。其中有對歷史的反思,如《衛星圖》《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鑒寶》《真實歷史:1960年代現代化故宮改建規劃》《梁思成大屋頂悲劇》《20世紀的回憶》等;有被稱為“藝術地質學”研究的《宋徽宗瑞鶴圖中的天安門》《日出》《金色秋天中的寶塔山》等;也有對中國當代藝術趨勢思考的《安迪·沃霍爾的中國結婚證》《和塞尚玩中國牌》等。其中一部分是選擇性地“放大”他所收藏的紅衛兵漫畫,有意地強化了那遒勁有力的紅衛兵圖像風格。這些批判已經時過境遷,留下的是對文革傳統的反諷,但這些作品還留給觀眾會心的一笑,這一笑則是對當下的感悟和嘲諷。他“重寫”了俄羅斯風景畫及西方現代油畫,常常在風景的天際線附近加上中國的國家標志性建筑,表現那個時代兩個區域在意識形態和國家文化形態上的關系。這些作品折射出一種懷疑主義態度,或者說一種非本質主義的哲學,這種哲學否認任何唯一的和恒常不變的價值觀。
這十幾年來,可以說是全球文革美術收藏熱。然而文革美術的研究,卻是空前的慘淡,幾乎沒有文革美術研究專著出版,文革美術研究的論文也寥若晨星。這也是文革美術作品收藏混亂無序的一個原因。文革美術史是中國現代美術史必不可少的一頁。但是,對它的研究和書寫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首先文革美術和意識形態的關系是困擾藝術史家的最大問題。其次,文革美術的分期問題也有分歧和爭議;最后文革美術的美術形態是非常復雜寬泛的,所以有些人也試圖從全球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角度分析文革美術。這次展覽將使人們對文革美術史有更多的認識,也將使人們體會到歷史深層的內涵。
藝術史如同思想史、科技史一樣,是研究人類精神歷程不可或缺的學問。以嚴肅的史學態度來研究文革美術史,填補空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學術工作。這次展覽給我們一種新的視界,提供了反思基礎,更為文革美術研究開辟了新的境域。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