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破壞6000年前仰韶遺址 竟稱遺址是垃圾
施工破壞6000年前仰韶遺址 竟稱遺址是垃圾
施工破壞6000年前仰韶遺址 竟稱遺址是垃圾
一建筑工地不顧文物執法部門多次勸說,趁假期對6000年前的文化遺址施工,破壞了少有的甕棺葬以及陶鼎等珍貴文物。昨日,鄭州市文物執法人員和記者趕到現場再次制止破壞文物的行為時,工地現場負責人竟稱文化遺址是垃圾,堅持繼續施工。
昨日上午,高新區長椿路和冬青街交叉口西北角,一工地施工人員正破壞一處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記者注意到,該工地為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科學實驗基地辦公大樓,只見工地上已挖出一個長長的土溝,溝底已鋪上水泥,并壘好下水井。市文物執法人員指著溝內的淡紅色土層說:“我們半個月前就告訴他們,這個地方是布袋李仰韶文化遺址的一部分,根據《文物保護法》,要求他們停止施工,考古后再施工。誰知他們卻趁著五一黃金周,偷偷在遺址上施工挖溝,破壞了大面積遺址。”
現場一工地負責人堅稱,他們向下挖出的紅色土層應該是人們倒在這里的垃圾,根本不是遺址。現場執法人員高先生說:“布袋李仰韶文化遺址,是2004年規劃長椿路時考古發現的,共有12萬平方米。”從2004年到現在,他們在布袋李附近發掘出生活灰坑80多處,以及墓葬、窖址、罐、鼎等重要文物。該工地去年建設綜合樓時,未考古就擅自施工,破壞了甕棺葬以及陶缽、陶鼎等物,嚴重違犯了《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高先生說:“如果破壞文物的相關人員或部門還堅持違法施工,我們將通過警方,追查相關人員破壞文物的責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