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印石顯“魔力” 被收藏家悉數購藏
方寸印石顯“魔力” 被收藏家悉數購藏
方寸印石顯“魔力” 被收藏家悉數購藏
4月初,我們相約在南京東路的宏伊廣場4樓,徐慶華如數家珍談起了他的書法篆刻創作。我很難把眼前這位為人低調的徐慶華,與他筆走龍蛇的狂草作品和筆斷意連的篆刻作品聯系到一起。作為新生代的青年書法篆刻家,徐慶華的身上更清晰地呈現出這樣一些特點:不保守、對新潮的敏感、永不知倦的學習和探索。
與徐慶華創作的眾多書法作品相比,我更樂意去細細品讀他的篆刻作品。不為別的,只為他在方寸印石之間所彰顯的“刀”的魔力。
韓天衡雄放的書法、篆刻帶有很強烈的“篆”意,包括他的草書,也屬于“草篆”的路數,作為韓天衡先生的入室弟子,徐慶華的書法、篆刻卻帶有很鮮明的“行”意。“行”意更多表達“抒寫”的意味。
事實上,漢代的將軍印,便是以“抒寫”的方式“急就”而成。“抒寫”,這使得徐慶華雄放的印風,更多了一點現代的藝術色彩,從而能卓然自立于印壇,以第三代印人而躋身于第二代的名家之林,這在當今的青年篆刻家中,是十分難得的。而他在這方面的成功實踐,不僅僅解決了如何使雄放的印風不流于表面,而在于運刀的流暢和平衡,讓旁者感悟到一股氣息在連貫。
業內行家這樣評價徐慶華的篆刻作品:一是用刀的鋒銳感。徐慶華非常強調刀的表現,突出刀的感覺,他之表現“刀”,幾乎全部是背著線刻的,這很容易造成作品的單薄和平面感,但徐慶華能在鋒銳中維持一種厚實的效果,宣泄一種磅礴的力量。二是用刀手法的洗練。洗練不僅表現在線條的明快、章法的疏宕,甚至也表現在他對印邊的處理上。如“無衣”、“觀天之章”印那樣,豁然洞開,斬截肯定。三是用刀的技巧。篆刻中的技巧其實不可少,完全缺乏技巧的作品肯定不會好。對于每一個書法篆刻家來說,技巧人人都會把握和運用,只是程度不同和手法高低而已。但徐慶華的技巧或許屬于比較夸張的一類,但也肯定是屬于典型和獨特的一種。如“大吉祥”之類,這種變異使文字似是而非,有一種神秘感和玄奧意。再者,線條上的奇變又是徐慶華篆刻作品的一大“特色”。如“上善若水”方銳線條中的尖筆,“百代過客”粗線條中的細筆等等。
2007年3月18日,北京長風拍賣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首屆當代篆刻藝術”專場拍賣會,徐慶華的三方篆刻印章以總價三萬余元悉數被收藏家購藏,成為這場拍賣會中的亮點。這個成績在同齡參拍者中可謂鳳毛麟角。經媒體報道后,在書壇引起廣泛關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