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藝術抽象生存——解讀陳墻的批判性純眼作品
視網膜藝術抽象生存——解讀陳墻的批判性純眼作品
視網膜藝術抽象生存——解讀陳墻的批判性純眼作品
時間:2007-05-08 08:33:00 來源:
名家
>視網膜藝術抽象生存——解讀陳墻的批判性純眼作品
當感覺與聯想的信息占據中樞神經,視網膜和手卻在紙或布的平面達成默契。這就是陳墻的抽象畫的創作原理。
陳墻按照1619年德國人施奈爾建立起來的眼屈光成像理論,將視網膜和視皮層的連接點阻隔,操縱視網膜的感光機能,造成生理的批判性純眼藝術。
從1990年開始的小幅鉛筆平勾線條到現在的巨幅云母珍珠顏色敷色,陳墻盡量中斷周圍神經系統以外的綜合處理機關介入他的工作。但除1997年以后背景平涂、或曲或直或圓的細節雷同的部分作品外,他的其他作品中,層次與層次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線、點與線、點之間,常有突破平均距離的對峙與對話。
在他每一個階段的作品中,總有部分作品在畫面中留白,這個留白部分大致保持眼睛的形狀或是眼睛的變形,如果把“眼睛”內與背景一色的涂色,看作“切斷聯想的茫然無視”,它造成的觀看就與“眼睛”造成了同狀對應。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平均分配點、線、圈,眼睛的形狀縮減為瞳孔形狀,觀看的視線不再聚焦到某個局部,注意力則被分散。
陳墻的作品在作品層面是安靜的,作品中的動,是被有意放棄的強勢部分對視網膜引導的視皮層的聯系沖動。它們畢竟按捺不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