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駿騰驤寫風神——讀易洪斌畫馬
萬駿騰驤寫風神——讀易洪斌畫馬
萬駿騰驤寫風神——讀易洪斌畫馬
時間:2007-05-08 09:30:00 來源:
名家
>萬駿騰驤寫風神——讀易洪斌畫馬
孟繁華 關德富
易洪斌畫馬,有多種表現風格,這也與他兼作家、新聞工作者、畫家于一身而具備的綜合素養有關。他的馬,有潑墨重彩,有寫線重彩;有水墨潑寫,有水墨線寫。還有一種色墨并用、潑寫結合的畫馬方法。他的潑墨重彩畫法,如《誕生》等畫,以潑繪為主、勾寫為輔的方法描寫群馬騰奔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宏大而熱烈,以紅色畫出輝煌的背景和初升的朝日,整個畫面表現了一種極度的動感燃燒著畫家心中的激情。題款中有“為新世紀而作”,可見他創作此畫的初衷,是為了表現一種奮發向上、奔向未來的信心。他的寫線重彩,如《天龍八部》等畫,則以墨線寫出馬的外形,填以鮮艷的黃色、紅色等,使其具有一種奇艷的色彩、夢幻的感覺。他的水墨潑寫,有《霜風勁》等畫,純以水墨寫之,潑而見骨,酣暢又不失精煉。他的水墨線寫,尤其具有化實為虛、空靈簡當的特點,諸如《雪兒》、《思入水云鄉》等畫。
馬融入到蒼茫的背景當中,給人以一種蒼涼、悠遠、渾茫的感覺,使描繪對象得到了文學的升華,這確是作家、詩人的心靈空間在繪畫上的表現。易洪斌還有一種畫法,色墨并用,潑寫結合,即在已經用水墨線寫或潑繪完成的馬身上,復用重彩勾寫,或紅色、或青色、或金黃色。這與其說是他學習了西方現代繪畫的技法,毋寧說是向中國傳統青銅器的鑲錯方法借鑒,表現力十分強。易洪斌畫馬,是吸收了諸多方面的營養的。但是,他筆下的馬,早已不是古人筆下的馬了,而是現代人的精神詮釋和情感表現,是今天的文人畫。
易洪斌畫馬作品,總的看來是在表現一種天馬行空的精神,或者說一種龍馬精神,一種陽剛雄豪的大美。屬于審美的高境界。但是,他筆下的馬有時也充滿了眷眷的溫情、淡淡的憂傷。他畫《紅雨隨心》,一匹雪白的駿馬在秋天的紅葉紛落中引頸遠眺,孤寂而又悲涼;畫《千里走三騎》,則又表現了一種相助相隨、共同前行的友誼與豪情;畫《廝磨》則寫黑白二馬相偎相親,表現了一種愛情的甜且澀的感覺;而畫《嚶其鳴矣》,黑白二馬隔河相呼,求其友聲,頗見深意。他在畫中自題道:“余十年畫馬,多取大江東去之勢,少有花前月下之景。今作此圖,筆墨荒疏,真有技窮之慨也。然亦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之意焉。”其畫題“嚶其鳴矣”,是用《詩經· 小雅·伐木》中句,其下還有幾句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意思是說朋友當相親相助、篤而信之,方能終和且平、彼此無間。畫家的畫心、文心與他的人格一致,是對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神駿騰驤寫風神,相信易洪斌先生會有更美的作品問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