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瓷器《鬼谷下山圖罐》:藝術品的價值也就在于它的無價,中國的藝術品就像中國的歷史一樣,是如此的厚重。一個元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圖罐)比近千萬元的全球特別紀念版勞斯萊斯跑得還快,露面僅八分鐘就被人以2.3億元抱走,從此也就可見一斑!用貨幣衡量藝術,只是把無形的藝術量化,其中的真正深意還要靠歷史來品味。
二、中國油畫《奴隸與獅》幕后故事:徐悲鴻的油畫《奴隸與獅》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5388萬港元成交,遠遠超出此前3000多萬港元的估價,創下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紀錄。據介紹,《奴隸與獅》創作于1924年,當時正值徐悲鴻油畫創作成熟時期。畫作取材于西方古代神話,表現對象是一頭受傷的雄獅和一個被蹂躪的奴隸。這幅高1.23米、寬1.53米的巨幅油畫展示了徐悲鴻刻畫人物和動物的高超技藝。今年夏天,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在中國內地以3300萬元人民幣拍出,曾創下徐悲鴻作品最高拍賣價。
三、中國郵票《1897年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郵票》幕后故事:紅印花是中國清朝ZF于1896年印制的有紅色圖案的小票,準備貼在進口稅單上以防止不法進出口商人騙取大量“復出口退稅”,但因商人反對而未使用。次年國家郵政成立后,紅印花被加蓋暫作郵票使用。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歷來以其獨特的身世、嬌艷的色彩、加蓋版式的豐富變化,深受華郵收藏愛好者的鐘愛。當今華郵拍賣成交的最高紀錄,屢次都被紅印花系列珍品刷新,該郵票名列中國珍郵之首。目前,全世界公開出現過的小壹圓共31枚。
四、中國書畫《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幕后故事:《杜甫詩意百開冊》由一百幅冊頁組成,每幅43.5cm×27.5cm(約107.66平方尺)是陸儼少傾畢生心血、三十載功力,以杜甫詩作為題創作的山水畫。文革期間,《杜甫詩意百開冊》上繳上海畫院,其間被人竊去35幅,僅退還65幅。1989年八十高齡的陸儼少于北京寬溝奮力補畫而復成完璧。
五、中國家具《康熙壽山石嵌人物圖雕空龍壽紋十二扇圍屏》幕后故事:這套圍屏每扇高3.2米,寬5米,邊框為紫檀木,兩面均以壽山石鑲嵌,正面是中國傳統的山水、高士、神仙,背面采用透視法表現西洋建筑和人物,為當時康熙帝熱衷西學提供了佐證。從此器的做工、藝術風格推斷,應為康熙時內務府造辦處奉敕所造。秉系皇意,所用材質與做工自然非同小可,屬同類中之珍品。
六、中國漆器《永樂剔紅雕漆趕珠云龍紋蓋盒》幕后故事:在我國傳統的漆器工藝中,有一種以朱紅色漆為底料,層層堆積、精雕細磨的特殊品種,人們把它稱為剔紅。由于剔紅雕漆工藝繁復、非經年累月之功難以制成,且數量稀少,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明代的永樂皇帝,可謂是對剔紅最為鐘情的一位。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隨即征調各地雕漆高手匯集京城,制作剔紅制品。這件蓋盒品相完好,通身雕琢如意云紋,正面雕一條象征皇室的飛龍,須發揚起,似乎正在風中疾行。龍的身軀虬勁有力,四爪鋒利,回首間大有睥睨萬物之態,王者風范十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