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山水畫家張東林:從“寫意”展現生活意境
寫意山水畫家張東林:從“寫意”展現生活意境
寫意山水畫家張東林:從“寫意”展現生活意境
春天的溫州,細雨霏霏,今天開幕的首屆溫州藝術品博覽會上,畫家張東林的寫意山水深深吸引了我和我的同行。畫中展現的北方生活場景、自然景觀,古樸而典雅,他讓我這個一直生活在南方者著迷不已。而畫家那細膩的筆觸,對生活非凡的領悟,穿透紙背的作畫技巧,浪漫的風格,更是讓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畫家張東林稱,他作畫用的是乾隆老墨,這種墨表現力很強。展館中展示的張東林的畫,正是用這種墨所作,焦、重、濃、淡、輕,五彩分明。這也是中國畫的魅力所在,分明只是黑顏色的墨和白顏色的紙,在畫家靈巧的手中,表達出不同深淺的多個層次,并讓人慢慢品味出斑斕的色彩來,用行家的話來說,十分養眼。
張東林的畫深得古韻,那樹,那山、那蒼茫的大地,以及在蒼茫大地上生活著的人們、鳥獸,是那么的和諧,是那么的動人,整幅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朦朧中見真切,真切中現朦朧,我見過現實中滿山的霧淞,張東林所畫北方的冬,我看見了霧淞。那幅白雪覆蓋下的《靜夜》,寧靜的都可以聽得見雪花飄落的聲響。
山花爛漫的春;綠蔭密布的夏;紅葉飄零的秋、白雪皚皚的冬,居然都能夠讓張東林用僅有的黑與白兩種顏色,給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張東林,深得中國畫之靈魂,中國文化之精髓,他的畫,真實又虛無,虛無又真實,看著他的畫,展現的分明是真實中的現實,但好像又是夢幻中的未來。
中國畫分工筆和寫意,寫意又分大寫意和小寫意,大寫意又稱潑墨,張東林的畫屬于小寫意,于傳統中又有了創新,他吸收了版畫的構圖形式,業內人士稱他的畫為北宗山水。他用筆嚴謹、細膩,近乎于工筆,認認真真,每筆每劃,密布樹干樹枝的枝椏、樹芽兒,未有一點疏忽。畫面布局大氣又不失于細致,真的可以做到“密不透風,疏能走馬”。
今年三十九歲的張東林先生稱,他熱愛生活,他的畫源于生活。每年,他有大半年的時間游走于西藏、東北各地,到處采風,寫生,吸收民間文化精華,博采眾長,再結合學院理論,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生于河南,畢業于北京畫院,師從王文芳、王明明、楊延文,現為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網簽約畫家。他所作的畫多次得國內各種書畫大獎。他所作的《豫東秋韻》還被新加坡藝術博物館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