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民間收藏家聚集深圳
吸引民間收藏家聚集深圳
吸引民間收藏家聚集深圳
深圳對民間收藏實行“政府搭臺,收藏家唱戲,市民共享”
吸引民間收藏家聚集深圳
近幾年來,深圳民間收藏持續升溫,涌現出一批民間收藏家。不過,與上海、北京等許多城市相比,深圳的民間收藏活動還處于起步階段。
昨日上午,深圳市民間收藏工作會議在市委召開。市委副書記李意珍在會議上指出,豐富的民間收藏是我市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們要按照“政府搭臺,收藏家唱戲,市民共享”的原則,從文化立市和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的高度扶持民間收藏活動和社會辦博物館的發展,讓全體市民共享這些優秀的文化成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出席昨天會議。
民間收藏政府搭臺市民共享
李意珍表示,民間收藏的升溫,社會力量舉辦博物館的蓬勃興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深圳涌現一批收藏愛好者,與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是分不開的。這些豐富的民間收藏品,是我們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不僅對于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和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正因如此,我們要站在加強城市人文精神建設和文化立市的高度大力支持民間收藏發展,并將其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
李意珍強調,要按照“政府搭臺,收藏家唱戲,市民共享”的原則大力鼓勵民間收藏發展,通過政府搭建平臺,使得優秀的民間收藏成果為市民所共享。一是要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資金、場地、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對民間收藏的發展給予支持,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民間收藏家聚集到深圳來。二是要通過閑置倉庫、廠房改造或者政府劃撥專門土地等辦法,建設一批公益性展示民間收藏的場所,為民間收藏品提供展示的平臺,也讓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到這些優秀的文化成果。三是利用深圳在鐘表、印刷等行業的資源和優勢,鼓勵興辦一批行業博物館,使得我市的博物館更具特色化、多樣化,同時促進該行業自身的發展。
王京生表示,民間收藏活動及社會辦博物館對于構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城市人文精神都具有積極意義,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大力引導和扶持。目前,《深圳市扶持社會辦博物館試行辦法》正在征求意見當中,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條件鼓勵企業、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設立博物館,這個《辦法》出臺后,還要進一步細化,增強可操作性,積極營造有利于民間收藏活動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同時,對于民間收藏活動和社會辦博物館,我們既要大力支持,也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從而使我市民間收藏和社會辦博物館走出專題化、精品化、特色化的路子。
深圳民間收藏家約有50人
座談會上,市考古所、文管辦、城管局、文化局、文產辦和各區的相關負責人作了發言,介紹深圳民間收藏的現狀和面臨的困難,匯報了各自對鼓勵、促進民間收藏的最新舉措和設想。市文管辦負責人介紹說,深圳近年來的民間收藏日趨活躍,在書畫、陶瓷、玉器、青銅器(包括銅鏡)以及郵品、觀賞石方面都頗具規模,有相當數量和水準。不過,能稱之為收藏家的并不多,大約只有50人,藏品能達到辦館條件或辦館要求的就更少。深圳尚未形成一個成熟而穩定的收藏群體,收藏的規模不大,藏品整體水準不高,仍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深圳由個人、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興建的博物館、收藏館共有11家,如璽寶樓青瓷博物館、招商局歷史博物館、華夏英杰墨寶園博物館、藝之卉百年時尚博物館等。其中璽寶樓青瓷博物館是由私人創辦的,藏品價值很高,在國內都有相當知名度,但觀眾并不多,僅靠門票收入遠不能收回成本,全靠創辦人自己出資維持。還有一位姓吳的收藏者收藏了8000多件明清家具,苦于無處擺放。這種情況在全國也很普遍,由于缺少社會和法律的支撐體系,中國民間博物館普遍不景氣。
去年下半年,市有關部門對全市民間收藏活動、民辦博物館現狀以及相關行業辦博物館的可行性進行了專題調研,市文化局起草了《深圳市扶持社會辦博物館試行辦法》。擬在市博物館、園博園等開辟專門場地讓民間收藏家來“寄展”,并對民辦公益性博物館實行政府資助。
會議初步確定了幾個具體項目。璽寶樓青瓷博物館要積極創造條件,申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把它作為旅游景點和政府接待點之一,在門票等方面提供資助。爭取在第二屆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時,在園博園舉辦民間收藏精品展。入選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深圳咸頭嶺遺址也擬建立博物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