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在途》2007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即將舉辦
《水墨在途》2007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即將舉辦
《水墨在途》2007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即將舉辦
《水墨在途——2007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開幕式于2007年5月15日上午10 :00 在朱屺瞻藝術館隆重舉行。
本次新水墨展覽共分三大展區、六個子展覽。 2007 年5 月15 日 至 6月 14日 ,在朱屺瞻藝術館和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兩大展區舉行。陸儼少藝術院展區將在 2007 年6 月8 日 至 6月 30日 舉行。當今最具代表性的 49 位現代水墨藝術家二百余幅新作,將以上海新水墨主題性群展、個案剖析的個展與雙人展、江浙滬地區新水墨名家邀請展等多元形式展現在上海市民面前。
本次《水墨在途—— 2007 上海新水墨大展》由朱屺瞻藝術館和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陸儼少藝術院聯合主辦,以推動中國水墨藝術的創作與研究為宗旨,關注當今水墨生態,探討水墨發展的新趨勢,加強藝術研究,從而促進水墨創作的交流與批評。 2005 年舉辦的首屆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系劉國松、陳家泠、仇德樹三位的《天地人和》群展, 2006 年舉辦了以《水墨再生》為主題的上海新水墨藝術第二屆大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新水墨生態景觀。今年我們舉辦以《水墨在途》為題的第三屆水墨大展,意為行進中的水墨景觀,著重凸現它的動態發展過程,作為分析研究的視覺范例,推進新水墨相關話題的學術思考和發展,無論是文化生態或是圖式媒介,都是某一發展"階段"的生存狀態的反映。
朱屺瞻藝術館展區舉辦的"水墨精典——傳統與現代的生態轉換",由資深水墨藝術評論家舒士俊精心策劃,從陳家泠、劉國松、盧輔圣、施大畏、楊正新、張桂銘、張培礎、趙無極、曾宓、趙春翔、朱德群、莊聲濤等 22 個現代水墨藝術家作品,揭示水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生態變異,展示傳統底蘊與現代精神結合的水墨精典,從水墨的多元狀態探究其未來趨向。
而在多倫現代美術館二樓,策展人吳晨榮以"都市水墨——自在抽象"為主題策劃的抽象水墨展,用陳心懋、戴明德、蔣奇谷、李磊、王劼音、王天德等九位藝術家的抽象水墨作品,強調中國新水墨的當代意識以及對于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自然生發精神更為純粹的繼承,全新的國際視角取代了傳統積累,反映出當代抽象水墨藝術在中國的現狀。
多倫底樓陳列的是藝術批評家王南溟先生策展的《仇德樹——草草社之后的十年》回顧展,展出了仇德樹 1980 年代的現代水墨畫創作,仇德樹在"裂變"觀念的基礎上,更加入了"人本主義"的關懷,策展人與助手曾玉蘭從文化分析和藝術形態史的角度對 20 世紀以來的中國畫演變進行了必要的批評。
活躍上海水墨藝術界的策展人肖小蘭則選擇了毛冬華和李戈曄兩位年輕的女性藝術家在多倫六樓展出,采用對比的手法,突現出新生代藝術家在筆墨語匯中的轉向,在畫面中營造了當代繪畫的視覺氛圍。她們分別以一張一弛的個人風格,把水墨繪畫在今天的變異狀態作了很好的說明。
多倫三樓舉辦的是著名策展人陳孝信先生組織的《江浙滬水墨人物邀請展》,以平臺的方式,把視野放到了江、浙、滬的實力派現代水墨藝術家何賽邦、高茜、靳衛紅、李桐、葉文夫等 8 位人物畫藝術家身上,關注現狀、拓展視野、總結經驗、交流體會、思考問題,促進創作與批評的互動,從而推動多元格局向縱深方向發展。
嘉定的陸儼少藝術院則由院長王漪先生策劃了《水墨有約——山水》名家邀請展,邀請了江、浙、滬三地的車鵬飛、顧宏、凌大綸、卓鶴君等 7 位山水畫藝術家參展,折射出不同地域受海派山水影響而產生的不同風格和元素語言,從而演繹傳統回歸、超越時代的發展軌跡。
本次展覽總策劃陳九先生認為,從語言上,中國畫的媒材是構成水墨畫的語言要素,水墨畫的語言個性不是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個性,而是如何選擇和構成自己的媒材個性,并從媒材個性升華為圖式個性。本屆"上海新水墨"藝術展上的很多作品,采取的是繞開筆墨,以氣韻為象,照樣把中國水墨經營得十分雅致!他們推崇曠達、純凈、飄遠的藝術品格,體現了東方優雅與平和的審美情趣。在這里我們不以"筆墨"論英雄,而是以"中國意韻、東方情懷"為標識,在多元化的世界藝術發展道路上,"水墨在途"展意在揭示水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生態變異,展示傳統底蘊與現代精神結合的水墨精典,從水墨的多元狀態探究其未來趨向,希望對當代水墨的創作和審美欣賞有所啟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