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春拍對內地到底有多大影響?
蘇富比春拍對內地到底有多大影響?
蘇富比春拍對內地到底有多大影響?
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闐玉扳指七件連御制詩剔紅紫檀三魚朵梅海水紋蓋合,成交價為4736萬港元,華人私人收藏家購買。
近兩年來,內地當代藝術品拍賣與海外的聯動性日顯突出,內地油畫市場行情越來越受海外的影響,海外拍賣巨頭蘇富比、佳士得大有成為內地當代藝術品拍賣“風向標”之勢,受到眾多業內人士的較大關注。
3月21日,紐約蘇富比春拍“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再傳佳訊,310件拍品,成交率76%,總成交額1.96億元,張曉剛的《大家庭:三位同志》以1634.6萬元再次突破千萬大關,岳敏君《金魚》(1071.2萬元),冷軍《五角星》也超過百萬美元,創造了個人成交最高紀錄。4月7日,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一)、(二)兩個專場分別以82%和92%的成交率,總成交額達2.1億元,比去年秋拍增長20%,一系列數字表明,當代藝術品今春在海外依舊保持強勢。
蘇富比春拍對內地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是否會帶動內地春拍當代藝術品走強?二者的聯動性究竟有多大?內地當代藝術品拍賣與海外的差別又在哪里?內地藏家與投資者十分關心。
首先,海外拍賣之所以成交不菲,擁有重量級拍品是一大原因。以香港蘇富比春拍為例,“中國當代藝術”兩個專場186件拍品,分別成交11290.3萬元和9942.4萬元,總成交2.1億元,僅徐悲鴻《放下你的鞭子》(7200萬元)、張曉剛《天安門一號》1528.56萬元、朱德群《意志堅強》807.8萬元、趙無極《22-2-1967》(475.2萬元)等幾幅成交就高達一億元以上,占了全部春拍當代藝術品成交額的半壁江山,可見征集“頂級品”是保證其成交不斷增長的關鍵。
香港佳士得也莫不如此,去年秋拍一件徐悲鴻的《奴隸與獅》就拍出5711.28萬元,而這恰恰是內地望塵莫及之處。盡管內地近兩年油畫行情有所升溫,但一直缺乏重量級拍品,單幅拍價過千萬元的屈指可數,去年北京翰海春拍的徐悲鴻《愚公移山》、吳冠中《長江萬里圖》和劉小東《三峽新移民》雖略有改觀,但同海外的高天價相比仍有不小的距離。
其二,在地域性和藏家欣賞口味上,內地油畫拍賣與海外難求一致。如紐約蘇富比以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劉小東為代表的當代中國藝術品拍賣側重為主;香港蘇富比則“老一代與新生代并舉”,既偏愛早期油畫名家徐悲鴻、常玉、潘玉良、吳冠中等的畫作,又不乏國內風頭正勁的“市場名星”。
反觀內地油畫拍賣,構成則較為紛雜,老一代、新中國美術、當代新銳各居其一,特別是“寫實油畫”長期以來在內地占有較大的市場,在側重點上內地同海外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常玉、潘玉良、趙無極、朱德群的油畫在香港屢超千萬元,但內地買家并不買賬;張曉剛的《同志120號》2006年春拍就已在紐約蘇富比拍出近百萬美元的高價了,但內地也沒有理睬,張曉剛的畫在內地沒有出現大幅飆升。由此不難看出,在中國油畫拍賣上,不同地區,熱點不同,購買對象不同,行情差異明顯。
其三,內地與海外的聯動更多表現在整體與市場人氣上。紐約蘇富比和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走強是否會帶動內地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我認為,這種帶動主要是人氣的一種帶動而已,不一定表現在某一個畫家身上。而且今春內地當代藝術拍賣的走強也不會是全面的,受益的將是北京保利、中國嘉德這樣當代藝術開展較為突出的公司,多數中小公司將會濤聲依舊。
今春北京保利推出“當代藝術品夜場”,并斥資到海外巡展,可謂雄心勃勃;中國嘉德也亮出重量級拍品陳逸飛《黃河頌》,內地兩大油畫拍賣巨頭屆時將有一拼。
隨著精品意識與品牌概念的樹立,內地當代藝術品的拍賣將出現兩級分化的態勢,有實力、有特色的大公司已脫穎而出,天價、紀錄將會在這些公司誕生。由于開展較晚,同海外相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諸多影響,“墻外開花墻內香”的現象較為突出。但長遠看,內地也不宜亦步亦趨,處處看人家的臉色行事,隨著內地的不斷成熟,在國際上推出自己的畫家將變成可能,屆時當代藝術品的海內外聯動會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這才是內地當代藝術品拍賣真正成熟的一大標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