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的創刊號
半世紀前的創刊號
半世紀前的創刊號
中國人民大學是我的母校,我是人大函院中文系80級的,是“文革”后人大函院招收的首批學員,我一直以“人大人”為榮,也一直在尋求一件值得保存的相關紀念物。在北京“非典”漸緩、報國寺收藏品市場重新開張的一個周六,我在283號門市發現并購得《人民大學校刊》創刊號。
該刊1950年5月1日出版,由中國人民大學校刊編輯室編,16開28頁,封面豎三分之二版為紅底反白豎寫刊名,另三分之一版為白底紅字,“創刊號”三字為繁體,上面印有“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會”章及“中國人民大學辦公室 俄文專修班”章;鋼筆字寫有“二隊六組”、“第三組第二互助小組”字樣。封二是“目錄”,上方有由五星紅旗等裝飾圖案。
首頁為未裝訂的毛澤東主席像,正文從第3頁開始,內容涵蓋了人民大學黨政工團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我從中了解到:這所由中央政府教育部領導的新型正規大學,是為培養大批善于管理國家的與專門業務的建設干部,辦校的基本精神是學習蘇聯建設經驗,并與中國建設實際相結合。學校聘請一批蘇聯專家、教授教員授課及教學指導,分設本科與專修科,以財政經濟為主系,包括財政、經濟、計劃、合作、工廠管理、貿易、外交、法律、教育等系別,本科第一期招1400人,專修班第一期招收3000人(內夜校1000人),由政府各部門及各地區按條件保送,要求在1950年內招滿。人民大學的建立,是新中國高教培養新型知識分子的起點和樣板。
從“稿約”中得知,校刊征稿包括學校工作、教學、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教學領導、組織方法等指導性論文;介紹蘇聯先進建設經驗的文章及譯文;各種業務教育的專論或教材初稿;理論和業務學習的研討文章;教學、工作情況的通訊報道;對于教學及各種工作的批評與建議;教學經驗介紹;教學總結及工作報告;黨、團生活通訊;學習心得、思想檢討、讀書隨筆;群眾團體動態報道;文娛及體育活動情況報道;讀者來信。要求來稿文字簡明,情況報道不超500字,經驗總結類不超1000字,論文不超2000字;有要求鋼筆或毛筆單面書寫、字跡清楚等多種注意事項。稿費暫以每千字6斤小米折價,按期發放。校刊編輯室設在北京鐵獅子胡同一號一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