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在當代花鳥畫創作中的現實意義
寫生在當代花鳥畫創作中的現實意義
寫生在當代花鳥畫創作中的現實意義
時間:2007-04-28 10:40:00 來源:
名家
>寫生在當代花鳥畫創作中的現實意義
杜平讓
中國花鳥畫是世界繪畫藝術之林中具有強烈個性特色和獨特審美視角的值得深究、探索和挖掘的繪畫領域。它是中華民族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樣負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分量。“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花鳥畫的歷史,不乏師造化的寫生高手,他們精湛的寫實能力和形完意真的形神兼備都能看出先賢們對現實的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都已經達到了極其高超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寫生方法的獨到和多樣,狀物、傳神、達意、抒情等都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層面。近現代有成就有創造性的花鳥畫家,也都十分重視寫生,這是一個無與爭辯的事實。文人畫本應是對現實物象的本質表現,它同時負載著中國文化的內涵和畫家的學識、修養等,是源于造化和心源的,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人脫離生活,因襲成風,把很好的傳統一味模仿而成為陳詞濫套。隨著藝術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人類己經進入一個新世紀的偉大時代,面對全面開放的文化語境和無比暢通的信息時代,如何推動花鳥畫創作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體格轉換,便成了每一位有志于花鳥畫創作者所無法回避的嚴峻課題。藝術家只要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生活、自然、社會的現實,學習傳統中的創造精神,憑借自己的膽識,重新轉向現代生活進行開拓,就會給花鳥畫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這是現代花鳥畫發展的必然。為此我們需要探討花鳥畫寫生的本旨,以便更全面地認識寫生的意義和寫生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現代花鳥畫的寫生觀,使花鳥畫推陳出新,充滿時代精神和個性化的視覺語言形象,從而與傳統花鳥畫在形態上拉開距離,使源于古人、取法古人的花鳥畫異于古人、超越古人,更具現代性。
面對當代花鳥畫創作的現狀,由于傳統程式的約束,使得畫家變得毫無作為,把學習傳統技法和傳統樣式誤認為就是學習傳統。程式對于創造來說是致命的,它鼓勵模仿,而不是獨創。所以,花鳥畫發展至今就面臨著一種困境,作品缺乏藝術活力與時代生命力,在藝術語言的探索上也被無形地標榜為各種各樣國粹的形式,畫面的視覺組織平板且流于雷同,或借助于古人作品的局部加以改頭換面,或對今人的作品進行東拼西湊,陳陳相因。我們不該削足適履地用一套爛熟于心的筆墨技法,去表現豐富多彩的生活,去表達對現代生活的多樣感受。我們應該擺脫花鳥畫長期生存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一詠三嘆、裹足不前的困境,調動我們自身的才智和膽識,重新理清思緒,把握機遇,明確正確的現代花鳥畫的創作方向,在不斷深刻理解中國畫精神原理和創作機制的前提下,在不斷深入研究傳統、學習傳統、了解傳統的基礎上,在不悖中國畫的文化種性和精神本源的狀態中,銳意進取,大膽革新。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重視生活,注重寫生,是花鳥畫的時代要求。從現代畫家的藝術作品中去窺探和共鳴現代人的幽情壯志,是社會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這現代情感和現代社會的繁榮給藝術家的熏陶是無論如何從臨摹古人的作品中都永遠無法得到的。這就需要到生活中,用新思想、新觀念和現代社會給我們帶來的無限豐富的不同藝術門類和藝術成就所賜予我們的營養,去分析、研究、感受和發現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和蘊藏的無限的美,不斷錘煉自己過硬的藝術表現的能力,以創造出新的意境和藝術形式。花鳥畫作為中國繪畫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同樣遵循中國繪畫藝術創作所形成的寫意觀,同樣服從于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國畫的審美意識。寫意,并不是簡單地描繪似是而非的形象和含混不清的圖像來寫其大意,而是指畫家對于時代、民族、社會、自然等一切的深邃體察,在心中蘊積成的一種意識、一種精神和凝練的感情,借助客觀物象和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在寫意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畫既強調客觀真實又注重主觀創造,既有具象的內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現的因素又有表現的成分。這些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從的方面在中國畫中既沒有相互排斥,又不是簡單的機械拼湊,而是有機地合成為一種審美要求。只有這種有機的合成,才構成了中國畫的審美樣式。花鳥畫是憑借氣象萬千的自然花木鳥禽走獸為題材來寫其生氣、寫其生機,抒寫畫家內心的情思和意趣。花鳥畫重寫生,它的創作方法和創作精神十分強調畫家要通過耐心不竭、細致入微的手寫心記來把握形象、把握意境、把握氣氛。借助無限豐富的自然世界來表現生機、生趣,同時傳達作者的情感情思。在形象塑造中,加強立意要求下的寫自然生氣、凝自然之意而非自然原本,追求比自然對象更具特色的理想化的藝術形象。得其神韻,使形象更鮮明,節奏更強烈,表現力更充分。經過這一系列的主觀審美意識支配下的對自然對象的選擇和改造,既適應了花鳥畫的審美要求,化消極被動地接受對象為帶著自己的審美原則主動地塑造對象,使內容在保持了自然美的同時又融入了強烈的個人情感和個性特征。可見花鳥畫藝術的生命力旨在藝術家的創造精神,其審美標準也絕不是停留在形似、象形之中,而是要做到傳神達意又不失自然形態。這就是花鳥畫的本質特征,也是花鳥畫寫生的重要原則。
寫生首先是培養你在生活中的發現能力,很多好的形象、好的題材都可能在寫生中得以挖掘和拓展,它可以打破傳統花鳥畫狹隘題材的局限和對形色的偏見,使花鳥畫充滿個性化的視覺形象和強烈的時代精神。隨著視野的不斷開闊,人們會越來越多地發現更為豐富的植物品種和新的視覺形象。藝術家如果能長期深入到大自然中,和自然親密接觸,物我交融,自然會遷想妙得,神遇而跡化。自然界不是缺乏好的題材和好的視覺形象,而是我們缺乏發現題材和視覺形象的能力。發現能力包括發現題材、發現意境、發現特征、發現美感、發現典型的形和狀等,甚至發現構圖和新的畫面構成樣式。
其次是培養你的繪畫表現能力,這種表現能力是在認識、感悟和捕捉能力之后的藝術創造過程,是借其形而超其形以求其意和抒其情。在造形方面,不能被形所拘,依樣畫葫蘆,徒有形似那是標本,必然生機泯滅而無情無趣。力矯某些文人畫草率、粗疏、恣意涂抹的陋習,又要避免多數院體畫家局促、僵硬、匠氣的毛病。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用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去發現、捕捉和塑造自然界中所蘊藏著的美,去領悟這些自然結構的美的含義,去運用自己創造的物態結構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從而進一步挖掘藝術家心中所蘊藏的豐富多彩的現代情致。用自己的感覺和智慧而創造出的形去表現形象本身之外的一種精神、一種氣質,和那蓬勃的生命之氣和生生不息的精神。花鳥畫所表現的內容涉及大千世界,嚴格而高超的造形手段和造形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形是傳情達意的主要依據,是花鳥畫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我們知道中國畫的造形是在寫意理論指導下的意象造形,具有主觀與客觀、表現與再現、具象與抽象的多重性。能否在生活中提煉出典型形象,把生活的真實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藝術的形象,是畫家的重要素質,也是寫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典型形象應該是在生活中發現并加工創造的,應該是具備自己的深刻感受和審美主張的形象。在寫生中創造典型形象,正因為觀察、提煉、概括、夸張都是在面對現實、面對最生動的形態和最新鮮的感受過程中完成的,所以能充分地反映自然物象的生命精神和畫家鮮活而生動的主觀意識。典型形象的塑造首先要選擇好典型的角度,結構清楚、造型美觀,更要注重對情感的表達,對主觀情思的表現,才能創造出不同于別人的形象,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創立自己的藝術風貌。創造典型形象是藝術再造的過程,是從自然形態向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形態轉換的關鍵所在。有些作品是完全可以從寫生中創造出來的,怎樣提煉、怎樣概括、怎樣表現,是憑借真實新鮮的感受和情思的觸發而有感而發的。這樣的形既生動又典型,既深入又有表現力,這是單憑想象怎么也編造不出來的既有生命又富于內涵的繪畫的最基本語言。在色彩方面,大多數的畫家都經歷了色彩原理最基礎的訓練,加上人們對西方現代繪畫的認識和學習以及現代生活豐富多彩的色彩的視覺刺激,使人們在潛意識里對色彩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和理解,這就使我們有機會也有理由擺脫傳統花鳥畫中“水墨為上”、“以素為貴”的清規戒律,在寫生中培養自己對色彩的敏銳感覺和獨到的見解,從而打破傳統花鳥畫既定的色彩程式,使現代花鳥畫在色彩上尋找突破的可能性。在構圖方面,眾所周知,在傳統的花鳥畫中,畫家多采用一種疏朗簡約的構圖方式。然而時代不同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對中國畫的欣賞方式已從原來的三五知己、案頭把玩,逐漸演變為大廳展示,供人瀏覽,那種疏朗簡約的構圖方式缺乏視覺張力,顯然不符合現代人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要求。古人崇虛尚簡、述信“象外之趣”的審美心理,以及潛在的疏離大眾的優越感和出世精神,也與現代人格格不入。所以,現代花鳥畫構圖樣式的轉換也是擺在當代花鳥畫家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獲取的信息量也急劇增大,人們有機會也有條件投入更為廣闊而博大的自然的懷抱,去欣賞、感受和陶冶自己的情操。廣闊的大自然無奇不有,更為豐富多樣的構圖樣式還有待于我們去發現、挖掘和表現。寫生,也正是我們完成這一舉措的最有效的途徑。那種虛實動靜、陰陽向背、張馳疏密、高低錯落的韻律感和縱橫交錯、大氣磅礴、渾然一體的視覺撞擊無不給我們一種提示和感染。在與自然的物我兩忘的親密交融中,我們會逐漸發現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給我們創造現代花鳥畫新的圖式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生機。
深入研究花鳥畫的發展歷史和藝術家的創作方法和創作精神,就很容易看出,個性化的思維模式是成就一個藝術家的最重要的武器。以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以自己的心靈感悟世界,以自己的方式轉釋生活,獨具慧眼,另辟蹊徑,這就是個性風格的真正含義。把對物象觀察過程中靈感顯現轉化為視覺語言形象,達到神遇而跡化,也就是一種精神的人生境界的視覺形象的轉換。沒有視覺造形的個性思維模式就沒有新穎的個性造形語言。因為視覺形象的提煉不是一種簡單的描摹物象的輪廓而得到的視覺形象的實體,它應該是視覺物象在作者視覺感悟之后的一種經驗上的把握,是一中用虛體的形象綜合起來說明實體存在的一種精神創造,是畫家超然領悟了自然真意而創造出來的形象,無不染上作者的思想與個人意志。它是一種有感而發的本質意象,是畫家內心深處那種潛在的激情迸發,是伴隨著作者飽滿的創作熱情和活躍的藝術思維的精彩顯現。同樣,對視覺典型形象的選擇和提煉是通過畫家內心情感和意趣得到印證的觀察過程中對自然形象的夸張、概括而加以塑造的,它不再是強調視覺主體的簡單刻畫,而是把它們作為視覺語言因素加以強烈的人格化、符號化。畫面中的各種形狀和形狀的有機組合是融入畫家主觀情思的整體意象組合。而寫生正是發現和培養這種個性思維模式的有效途徑。
繪畫藝術靠的是悟性和靈機,毫無感情、無動于衷地面對大自然,或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的死板、機械的寫生方法同樣是不可能產生感人肺腑的藝術杰作。在寫生中,要靈活機智,要有悟性,要隨機應變,要有全情的感情投入和情感交流,要不斷地組織、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完善,把握勢,強化勢,造險,破險。要有膽識發現、感受和表現自然生機中豐富而精彩的視覺樣式。寫生時要有選擇,要多看,畫的時候要注意:取、舍、借、變。取乃選取,舍乃舍棄,借是把別的地方精彩而生動的形象嫁接在這里,變是要有變化、概括、夸張等。要把寫生和臨摹結合起來為創作服務,不為創作服務的寫生畫得再多也等于白搭。然而花鳥畫的學習和創新是必須建立在對傳統的深入研究和不斷學習的基礎上。當代花鳥畫不應該再是舊式人文關懷的載體,而應該表達對現實的當下關懷。所以,明確寫生的真正含義,掌握正確的寫生方法,樹立正確的現代花鳥畫的寫生觀,培養和挖掘藝術家的個性思維模式,使當代花鳥畫走出對傳統既厭倦又留戀對現代既追求又排斥的尷尬境地,立足于傳統,既堅持中國畫的文化種性和本體特質,又使其充滿現代精神和現代氣息,使這個古老的畫種在新時代重放異彩。
杜平讓 2005年6月于上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