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還有打折票
郵市還有打折票
郵市還有打折票
近一段時期,郵市呈現各版塊輪動的局面,近日小型張板塊異軍突起,買盤活躍,成交踴躍,價格大漲,人氣大增。編年型張的龍頭品種“步輦圖”價格持續上漲,目前整盒(100枚)成交價在2500元左右。此外,“聊齋(三)”、“百合”、“八仙”、“樂山大佛”等品種也成交活躍,價格穩步上漲。其中,“聊齋(三)”市價為2000元左右;“百合”1680元左右;“八仙”1550元左右;“樂山大佛”1180元左右。其他活躍品種也有一定漲幅,成交放大,比如:“聊齋(一)”為1320元左右;“君子蘭”為1330元左右;“武當山”為880元左右;“兜蘭”為900元左右。
4月19日,筆者在北京馬甸郵市看到,小型張繼續上揚,整個板塊走出了獨立行情,呈現出供小于求、價格堅挺格局,買盤信心十足。種種跡象表明,場內小型張尤其是編年型張版塊的貨源已經出現緊缺,編年張成為整個郵市中資金進入最多的板塊之一。
然而,就在如此大的買盤下,編年型張板塊卻依舊有不少品種沉淪在打折一族,盡管這些打折型張有的已經翻番,但與面值還有一定距離,被郵人謔稱為“垃圾張”。比如面值5元的“竹子”,在幾年前最低市價為1.5元(即3折),目前已經漲至3.5元之上,比最低價上漲了一倍多,但依然在打7折。
在這種狀況之下,“什么時候消滅打折郵票”依舊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只有“垃圾張”被消滅,才是小型張價值的真實體現,才能成為郵市步入大牛市的佐證。
據市場報價,截至筆者發稿時止,現有70多種編年小型張中,尚有四分之一仍處于打折狀態。這些“垃圾張”品種主要包括:1993年發行的“竹子”、“龍門石窟”、“毛澤東”;1997年發行的“香港回歸”、“香港回歸(金箔)”、“壽山石雕”;1998年發行的“九寨溝”、“大草原”;1999年發行的“九龍壁”、“江澤民題詞”、“澳門回歸”、“澳門回歸(金箔)”、“麗江”、“嶗山”、“邊陲風光”等。
這些打折“垃圾張”無一例外是發行量巨大、且面值偏高(按當時的郵資比較)的品種。比如:“竹子”發行量為4330萬枚,“香港回歸”為5770萬枚;“邊陲風光”面值為12元,“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金箔張分別為50元。
這批發行于上一輪郵市大高潮(1997年)之后的小型張,發行量和面值均創下歷史高點,反映出郵政部門借郵市高潮大舉“圈錢”的行為。
但事與愿違,這些品種一經問世,便很快進入打折行列,郵政部門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目的,同時連累郵市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低迷。直至社會各界“消滅打折郵票”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兩會”代表、委員的多次呼吁,郵政部門不得不多次實施銷毀庫存郵票的行動。
但盡管大量郵票(包括小型張)不斷銷毀,如今小型張又呈現整體價格上揚的態勢,但仍舊有一大批郵票(包括小型張)徘徊在面值以下。
由此可見,一個錯誤的決策所帶來的惡果有多么嚴重。郵政部門至今都不承認自己曾經的“過失”,而是宣傳自己銷毀郵票的“政績”。在當前郵市回暖、人氣回升之際,郵政部門該充當什么樣的新角色,能否徹底認識錯誤,改變只顧自身的部門利益,而變成兼顧廣大集郵者和郵商的利益、兼顧國家利益呢?人們拭目以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