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民族特色玉器簡述
遼金民族特色玉器簡述
遼金民族特色玉器簡述
時間:2007-04-26 09:53:00 來源:
資訊
>遼金民族特色玉器簡述
 |
遼、金是雄踞我國北方具有相當文明程度的契丹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在與中原漢文化的長期交往中,一方面大量吸收漢文化中先進的元素,另一方面又保存和發(fā)展了其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兩者相互融洽,相輔相承,形成各自特有的具有異族特色的文化風味,成為中國古玉文化中光耀顯著的部分。
遼金玉器從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而言,包含了契丹族女真族的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原的漢文化、佛教文化和西亞文化四個方面。
契丹、女真族的特色民族文化的作品有佩飾類、圓雕類。佩件方面有三角形的花卉件,如表現(xiàn)出民族代表性的凌霄花,鶻啄天鵝紋佩(春水玉),山林獸紋佩(秋山玉),松鹿紋的帶板,荷魚形佩。圓雕的動物有熊、天鵝、大雁、蟾蜍、猴子等。第二,中原的漢文化特色的作品有玉帶,帶圓足的碗和玉杯,以及植物花卉飛禽走獸中的鴛鴦、荷蓮、龍鳳、綬帶鳥、蝴蝶、兔子、烏龜、鱖魚等紋飾造型。第三方面是具有西亞文化特色的玉器,如倭角形的海棠花式杯。有的是和田玉材料制作而成,也有用水晶材料和瑪瑙材料制成的那種倭角形的海棠花式杯或碗,還有具有異國情調的孔雀和獅子等作品。第四方面是淵源于佛教的造型,如飛天、摩羯、海螺、塔、金剛杵、法輪等等。
遼金時代的玉器工藝,材質以青玉、白玉為主,也有瑪瑙、水晶、琥珀制品。但又因材施工,琢治方法各不相同,如瑪瑙器件在琢出器型后,加以拋光即成,不加任何紋飾,以其所具有的天然紋理取勝。水晶制品也當如此,以水晶琢治圓雕動物小墜飾時,多以寬深的陰刻線勾勒動物的形體輪廓。因此遼金的瑪瑙、水晶制品的琢治,就工藝而言,相對比較簡單。較有代表性地能反映出遼金玉器工藝成就的應該是青、白玉制品。圓雕、片雕、淺浮雕、鏤雕、巧色等治玉工藝,以及借取陰線表達細部的表現(xiàn)手法。鏤雕的技術非常之嫻熟,一般多為單層鏤雕,雙層或多層雖有,但存量較少,陰刻線的風格和造型是明顯受到唐、五代玉器傳統(tǒng)的影響而受宋玉影響較少。這可能是由于在北宋建立時,遼金玉器已基本形成體系,所以宋玉的風格很難再滲透進去了。遼金玉器的陰刻線雖然是唐宋的延續(xù),但線條寬細兼?zhèn)洌瑒側岵朴衲欠N剛勁的短陰線基本不見了,工藝復雜,制作精細。由于刀工技巧之運用,線條的簡約確定,很多體積很小的器物,蘊含著某種精神力量,頗有小巧而俊偉之美。有一些動物造型玉器,體長在幾厘米之間,但仔細觀之卻宏大雄奇,一身遒健之氣。
總之,遼金玉器的總體藝術風格沉郁渾樸,剛勁俊偉,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重要代表的體現(xiàn)。中國古代藝術品往往是形式復雜者內容簡單;形式簡練者內容復雜變幻,而宋遼金玉器的特點恰屬于后者,造型精約,而所含意蘊則沉郁深刻。如花鳥形佩,形式為花鳥二體的圖案造型,自然恬和,然內含著充沛的生命力和生活氣息,它們含情欲躍,雅致有生機,表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的渴望和愛意,以及人性的情與理的統(tǒng)一。看上去平淡無奇,但仔細琢磨卻又覺得韻味無窮,其造型不拘一格,隨意性很強,體現(xiàn)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清淡素雅的藝術魅力,故海外的玉器收藏界對之推崇之極。從80年代初興起之至今經久不衰,不惜任何代價為之傾倒,他們追求的難道不是其深沉的文化底蘊嗎?這些難道不正是中國玉器收藏界在片面的追求明清玉色白凈的同時,應該思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