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水多深?讓人歡喜讓人愁
收藏水多深?讓人歡喜讓人愁
收藏水多深?讓人歡喜讓人愁
時間:2007-04-26 08:56:00 來源:騰訊時尚
收藏
>收藏水多深?讓人歡喜讓人愁
專家們正在鑒賞藏品
河北“民間尋寶”活動直擊
4月14日至15日,由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欄目主辦,燕趙都市報、河北南勛博物館等單位承辦的“2007民間尋寶記———走進石家莊”大型民間尋寶活動在省會凱旋金悅大酒店舉行。
歷時兩天的評選活動火爆異常,活動大廳里每天都坐滿了觀眾。當十幾位專家從近千件寶物中評選出了石家莊民間十大寶物、石家莊民間寶物特別獎和石家莊民間寶物優(yōu)秀獎后,現場一片驚嘆。不到現場,你絕對體會不到收藏市場是怎樣的炙手可熱!
爆!800張入場券一票難求
央視民間尋寶記:亮出燕趙寶物謎底
4月14日上午,離尋寶活動開始還有一個多小時,筆者在活動現場就看到,已有數百持寶人等候在鑒寶現場外。主辦方為省會藏家準備的800張入場券前一天就已經被領完,現場有許多沒領到票的收藏愛好者四處打聽著“票源”,有的甚至愿意出高價買票。
鑒寶活動開始后,藏家紛紛亮出“寶貝”請專家鑒定。74歲高齡的唐先生帶來了一件碩大的青銅器,他說這件器物是從臺灣一位商人手里買來的。專家賈文忠“過眼”后評價說,他的這件東西不錯,應該是春秋時期的青銅鑒。
劉先生把自己帶來的包袱層層打開后,露出了一個個頭不小的銅像。這個銅像是他在非典時期,花3.3萬元從正定買的,當時一見特別喜歡,毫不猶豫就買了,也不知道值不值這個價。專家說,這件銅像是真品,名字叫明道教真武大帝漆金銅像。時藏價格比較難定,但出價15萬元,肯定有人要。
筆者在現場隨機采訪發(fā)現,前來參與活動的不僅僅有省會藏家,還有一些來自衡水、邢臺。他們有的背個破兜子,有的搬著個紙箱子,不注意,還真不知道是來鑒寶的。邢臺的一個小伙子,帶來的一卷經書,經專家鑒定為真品。衡水的父女倆帶來了蘇東坡的畫和一個瓷碗,經專家“過眼”后,確定瓷碗為宋代的,蘇東坡的畫是贗品。
兩天時間里,十幾位專家一直忙個不停,瓷器、玉器、書畫、青銅器、刺繡等民間藏品讓他們目不暇接。北京玉器瓷雜鑒定專家、北大資源美術學院文物系主任、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李彥君說,來石家莊鑒寶給專家團成員帶來許多意外。一位行內人士說,省會的大藏家并沒有參與這次活動,但還是發(fā)現了很多寶物,這說明收藏熱名副其實。
真品?贗品?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活動現場,筆者親眼看到許多藏家的“寶物”被專家鑒定為贗品。一對母女帶著5件“寶物”來找專家鑒定,但專家“過眼”后,搖搖頭,告訴她們,這些東西不值錢。母女倆沮喪而去。一位女士從一個精美的盒子里拿出一個看上去非常漂亮的瓷瓶,專家看后,告訴她,這個是仿制的。她又從一個精美的盒子里拿出兩個瓷盤,目光中充滿了期待,但專家看后告訴她,這兩個也不是真的。
文化部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著名鑒寶專家王立軍說,前來鑒寶的收藏者大都滿懷希望,我們實在不忍心告訴他們寶物是假的,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們又不能欺騙他們,所以有時候專家也很為難。他說,每次參與鑒寶活動,他都發(fā)現,有90%以上的“寶物”是贗品。
在活動現場外,一位老先生因為沒有票無法進入現場,非常焦急,看到筆者胸前掛著采訪證,就問是哪個新聞單位的,得知筆者是河北日報記者后,他從書兜里掏出一個瓷制的印章,上面是篆字,求筆者進去找專家給看看是哪個年代的。筆者帶進去找到專家后,專家看了一眼說,這個是仿制的乾隆印章,皇帝用的東西,哪有這么粗糙的,仿的也太差了。筆者回到門口,把東西還給老先生,老先生落寞地離開了。
談到對收藏的感受,范先生說:“好的東西確實讓人愛不釋手,看著它心里就別提多舒服了!買到假東西當然也十分氣憤,可也是沒辦法,收藏市場這么熱,現在的仿造技術這么高,真假難辨的情況確實太多了,只能自己多加學習,多加注意。”言語中,透露出許多無奈。
收藏,要有資金,有眼光
來自河南延津的陳先生頗為感慨地說,收藏是一種文化、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財富,既是對古人留下的文化的傳承,也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了一段歷史的印記。但越來越多的人只看到了目前這個市場的經濟利益,頭腦一熱便盲目地投身于此,可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就有了很多慘痛教訓,幾乎每個收藏者都是曾經的受害者。他說,十幾年前,由于當時剛入行,對此根本就是一無所知,走彎路是難免的,即使這么多年過來了,現在不免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其實自己是在不斷受騙、不斷學習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入選十大寶物的持寶人唐先生認為,經濟實力和專家后盾是收藏過程中缺一不可的兩大方面。沒有金錢的有力支撐,收藏就難以持續(xù)進行;少了專家的指點,鑒別真?zhèn)我卜且资隆9磐媸袌龅乃盍耍詹厥且婚T很深的學問,人稱“學不會”。幾十年的收藏經歷讓這位老先生收獲甚多,使他認識到,收藏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的過程,有風險,更不乏享受。
收藏不僅是一種投資,也是一種享受,一門學問。但要理性收藏,不要盲目跟風。專家們提醒廣大的藏友,收藏寶物不能只看它的貴賤和好看,而要深刻認識到其更多的內在價值;不應只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收藏,宜將收藏內化為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文化;收藏者知識的精深度,心態(tài)的理性對于收藏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