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號”打撈進倒計時階段
“南海Ⅰ號”打撈進倒計時階段
“南海Ⅰ號”打撈進倒計時階段
撈出一批重要文物
光明日報報道,目前“南海Ⅰ號”打撈已進入倒計時階段。考古專家對“南海I號”沉船遺址周圍1平方公里的海域進行最后文物搜查,共出水較為完整的各類文物65套300件,其中金屬類文物20套235件,各類瓷器40套50件,石器、漆器等共5套15件。
“南海I號”為南宋時期商船,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船艙內保存文物總數估計超過6萬件,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這艘船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價值非凡。
“南海I號”沉船的成功打撈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國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重要的實物依據。
報道稱,在此次沉船凝結物的清理中,發現了不少寶貝,不少種類的文物都是在“南海Ⅰ號”上首次發現,像大小兩面銅鏡、鎏金龍紋金手鐲和完整的漆器木盒等,另有一條長近3米、寬約30厘米、厚約25厘米的菱形石錨也是首次出水,這在國內發現的宋朝海船中較為少見。令人驚喜的是,此次出水的鎏金龍紋金手鐲,重約4兩,鐲體粗壯,兩端都雕成了龍頭形狀,豪華氣派,經過800多年的海水浸泡,不但沒有生銹,還金光閃閃,開合自如。
據悉,目前“南海Ⅰ號”打撈已進入倒計時階段,裝載“南海Ⅰ號”的“集裝箱”——沉箱,定于本月底運到打撈現場,“南海Ⅰ號”有望6月底或7月初浮出水面。“南海I號”位于珠江口以西、距陽江海陵島30多海里海面下20米深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