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大的鄉土情結
王可大的鄉土情結
王可大的鄉土情結
王可大的畫作,不論油畫或水彩畫,幾乎一色的北方題材,且多為鄉村景物。這位現供職廣西師范大學的副教授,身居山水如畫的桂林,很少描繪煙雨漓江,侗寨瑤家南國景物,卻傾情于雪原林海,赤山黑土的北疆風情,為何?原來王可大青年時期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流淌過熱汗,后又就讀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系,對這段黃金時代,對鍛鑄他成器的北大荒,有著銘心的記憶,于是性情中人的王可大自然就仰制不住要將懷念中的北國描畫于作品中,用畫筆去譜出心中的情歌。《家鄉水》、《根》、《三月》、《瑞雪》---一首首動情的歌唱出棒子面窩窩頭的氣氛,唱出高粱酒的香醇,唱出北方漢子的憨厚熱情。
王可大是油畫科班出身,創作了不少油畫佳作。而近年,他改弦更張,搞起水彩畫。我想這并非他一時心血來潮或偶發沖動,換換花樣,玩玩而已。看他的架勢和執著勁兒,是要大干一番的了。是什么使他有了這種改變?我以為多是為水彩畫的一種特有藝術屬性----水彩的魅力所吸引。這種水彩屬性充分表現在它的抒情意韻上。水彩畫比之其他繪畫形式更能便捷地宣泄胸臆,釋放情感,這一點近似中國的書法藝術。水彩畫描繪起來,揮揮灑灑,水色淋漓,情隨筆至,意趣盎然,妙在其中。自然就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水彩畫的制作看似簡單,逸筆草草,揮之即成,然而要達到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卻很難。它不能過多地覆蓋、修改,重復涂改畫面容易變臟、不透明;水分的控制要求把握適度,干濕程度要得當,太干則銜接不好,太濕水漫金山,流淌無邊,一塌糊涂。一些視水彩畫為“小兒科”而不屑一顧的人,開初都以為玩水彩畫嘛,信手涂來,不成問題,而等到他玩過之后,才知道要畫好水彩確非易事。
水彩畫與油畫屬西洋繪畫范疇,二者有著近似的藝術元素。王可大憑著他堅實的油畫底子,經過一番苦攻,水彩畫的創作終于得心應手。他的水彩畫仍守著現實主義的路子,表現手法是寫實的風格。在畫法上更多用干畫法,這樣便于表現物象的精確厚實,繪畫工具方面,他喜用方扁筆,使畫面效果帶點油畫感,但仍不失水彩畫之空靈、透明、輕快、遺致。
王可大以勤奮著稱,近年將大多精力投于水彩畫創作,作品頗豐,歷屆全國美展和水彩畫大展幾乎都有佳作入選并屢屢獲獎,是廣西水彩畫隊伍中的干將,這本集子便是他多年勤奮的收獲。我相信,王可大的水彩畫一定會有一個更遠大的未來。
作者為《中國水彩》主編 蔣振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