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雪鄉的抒情組詩-----王可大和他的水彩畫
北國雪鄉的抒情組詩-----王可大和他的水彩畫
北國雪鄉的抒情組詩-----王可大和他的水彩畫
前幾天,一位“酷毖了”的時尚青年到我辦公室,信手翻開《王可大水彩畫集》,一瞪眼,低喉:“哇噻”!我說怎么了?他問:這是水彩畫嗎?
藝術就需要這種效果---被人喝彩,盡管大聲喝彩的多是門外漢。
水彩畫“傳入”中國至今約百年,大概有九十年不成氣候,在美術大餐是配菜一碟。但是,它卻是一個讓人頗傷腦筋的畫種。紙張、色彩、水分,這三者構成了水彩畫創作的奇妙魔方,把想玩弄它的人玩弄得死去活來,據我所知,能把雪鄉風景畫得像王可大作品一樣精到而嚇人的,還有山東的啕世虎和東北的趙云龍、高殿才,他們共同展示中國水彩畫創作的一種成績,共同引領著無人命名的一種畫風。
王可大,北京人,出生于繪畫世家,青年時期曾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戰士,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油畫專業,1983年調到桂林,該同志現為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是一位身居桂林卻常畫北國風光的現實主義水彩畫家,畫柴草堆、秸桿垛是他的絕活,遂取一筆名:草民。一語雙關;自謙“一介草民”自命“專門畫草之人”。
王可大說,十幾年的辛勤勞作,摸爬滾打,他把青春獻給了北大荒,那里有他銘心刻骨的人生故事,任憑歲月老去,盡管時過境遷他至今深深地眷戀著那莽莽林海茫茫雪原,他所魂牽夢素的仍是白山黑水間那淳樸怡靜的莊戶風景,他說,他每年都要重返那片白雪覆蓋的土地,去呼吸那飄散著牛糞和炊煙氣味的北國鄉間的親切空氣,去追憶散落在村頭地角的蹉跎歲月,去訴說游子對故土的不盡思念。當然,更重要的是,他要用畫筆飽蘸濃情去譜寫一首首關于北國雪鄉的抒情的田園小詩---詩言志,畫亦寄情。
王可大本是桂林油畫界的一員干將,他轉而癡迷表現北國雪鄉風景的水彩畫創作,這卻是近年的事。他竟說水彩畫“很好玩”因為他有兩個發現:水彩畫的紙面留白最適宜表現大面積的積雪,而留白膠的出現則解決了柴草堆,秸桿垛靜微細刻畫的大難題,而常常地,那筆下不意中獲得的酣暢淋漓水色交融的奇妙效果更是讓他激動,令他沉醉,他慨嘆,水彩畫是他相見恨晚的朋友,愛她而一發不可收拾,我們也就因此而看到他的一幅幅水彩畫佳作相繼問世,他欣慰一次次在全國各種展覽和大賽中獲獎。
向他祝賀,他并不謝人。他說:“獲獎又如何呢.....”他實在想不出獲獎又如何,他是一個真誠謙遜而又熱情豪爽的從北大荒來的漢子,雖然個頭不太大。
王可大家的樓房天面是個花圃,放養著幾只孔雀、雞、鴿子,一有閑時,他會上去與它們喃咕交流。他還會向你介紹它們的成長故事,這時你會覺得這王教授特愛生活,同時又有點學究氣息或“小資情調”他家里還養了一頭四十多斤重的起了名字的寵物豬,吃住在衛生間,卻可以在各廳各房走動,粉紅粉紅的,一塵不染,一毛不亂,漂亮極了,他還不時帶它下樓到院子里散步二位煞是可愛。50多歲的王可大還是廣西師范大學教工足球隊的守門員,我相信,因為炎夏的晚上在美協開會,曾見他打個赤膊,一身的肉疙瘩,哇噻!
這就是生活中的王可大,只有熱愛生活,他筆下的生活才這樣氣息濃重,只有平實真誠,他筆下的風景才如此自然純樸;只有樂觀大度,他的作品才這樣無不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健康活力,他說:我只想讓我的作品平等地和大眾交流,追求淳樸、厚道、真誠、坦然和平凡,我想把最自然的東西傳達給別人,希望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王可大的《傲雪》是一件極耐人尋味的畫向日葵的佳作,他說:“認為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它不只是花朵大,還向人們奉獻果實,夏天它昂首向著太陽,一派朝氣蓬勃;秋天它果實飽滿,卻仍是一副鞠躬盡瘁的摸樣;冬天它依然立于寒風之中,傲骨凜然,它的淳樸和剛強是我喜歡畫它的原因?!弊x這幅畫,我們可以想見畫家作畫時的心境或表情。我們驚嘆畫家高超的寫實功夫,看著雪地里這幾株敗而不倒的向日葵,我們看出一種品格,一種悲壯,進而涌動出一種崇敬和感激。
生活中處處有美,它蘊涵在紛繁的自然景物中,重要的在于發現,王可大將他對美的理解對美的贊美記錄在水彩畫作品中,這是關于北國雪鄉的抒情組詩,清新而學雋永。
桂林日報主編 呂金華 供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