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三代”全球展 聯合國首站告捷
“吳氏三代”全球展 聯合國首站告捷
“吳氏三代”全球展 聯合國首站告捷
“吳氏三代”書畫作品全球展系列活動,是由故宮博物館院、中國駐聯合國代表處、北京嘉寶國際拍賣公司、鳳凰衛視、瑞士銀行、日本內藤證券、日本朝日新聞、紫禁城虹華文化,時尚雜志等多家聯合發起的一次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3月20日傍晚,聯合國維也納咖啡旁響起了清新的中國絲竹音樂,吸引了眾多外交官,然而,讓大家駐足流連的卻是走廊兩邊懸掛的一幅幅中國書畫。原來,吳瀛、吳祖光——新鳳霞、吳歡三代“吳氏家族中國書畫展”拉開了為期兩周展覽的帷幕。
此次展覽匯集了中國近現代文化名人吳瀛、吳祖光、新鳳霞以及吳歡等一家三代人創作的幾十幅書畫精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婦、助理秘書長米歇爾、聯合國開發署署長德維斯以及俄羅斯、意大利、希臘和波蘭等3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常駐聯合國代表等200多位來賓應邀出席了當晚的開幕活動。
當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婦,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大使及夫人叢軍大使,出席了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吳氏家族中國書畫展”。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劉振民大使夫婦、美中關系全美委員會主席歐倫斯(Stephen Orlins)、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和中國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畫家吳歡等也都出席了當晚的活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展覽現場表示祝賀。潘基文滿面笑容地在臺上致辭表示,這個展覽讓他有回家的感覺,因為中國文化和韓國文化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而吳氏家族的書畫創作無疑象征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延續。
聯合國是一個大家庭。家庭是親人相聚的地方,更是化解仇恨、和睦相處的地方,藝術沒有國界,中國書畫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積淀和中華文化的精髓。從書法到藝術,從戲劇到文學,吳氏家族都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
吳氏家族在中國近現代頗具文化影響力。祖輩吳瀛是著名的書畫家和故宮博物院創始人,父輩吳祖光是著名學者、戲劇家和書法家,新鳳霞是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而出席開幕式的孫輩吳歡在書畫、文學、政論等領域也頗有建樹。著名書畫家吳歡在去年四次出訪日本,其作品得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夫人及日本朝野藝術界盛贊,當做國寶收藏,并將吳歡先生稱其為中國的平山郁夫。
作為首家走向海外的拍賣公司,嘉寶國際拍賣十分看好“吳氏家族”的這個文化品牌,并與吳氏家族合作在去年的3月26日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文化年交流活動,今年在聯合國舉辦的“吳氏家族中國書畫展”都取得成功。今年是中日文化年,溫家寶總理成功訪日。為了配合中日文化年活動,“吳氏三代”畫展將于4月26日在日本東京開幕,我們共同期待這次展覽將獲得圓滿成功。
【背景資料】
吳歡 【香港】 畫家 書法家 作家
全國政協委員
紫禁城弘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世界華人書畫家收藏家聯合會主席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吳氏文化大宅門嫡傳,吳瀛之孫,吳祖光、新鳳霞之子吳歡(1953年出生),無疑是“吳氏基因”最完整的繼承者。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發生的歷次政治變故,非但沒有窒礙他的成長,反而成就了他多方面的超人才華。從一九五七年起便蒙受“父蔭”被列入“另類”的吳歡,既有父祖輩的異稟天賦,又有歷次“運動”的磨難鍛煉。自小便要面對的各種啼笑皆非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他靈活敏銳、處變不驚、追求祥和快樂的生存本領。文章、繪畫、書法樣樣精通,門門大家。
吳歡才思敏捷、幽默達觀,具有超乎常人的領悟力與洞察力。是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大家。八十年代初,剛出大學校門的吳歡初試牛刀,小說便獲“當代文學獎”,劇作亦獲中央電視臺“優秀劇作獎”。此后定居香港文思泉涌,一發不可收,接連發表了百余萬字的小說、劇作、政論、雜文,其中以《吳歡文集》、《驢唇馬嘴集》、《吳歡論壇》、《西皮流水》、《吳歡酷論》最為膾炙人口,一時風靡海內外。吳歡幼承庭訓,隨母學畫,后又師事張正宇、張仃、黃苗子、黃永玉、尹瘦石諸大家,既具扎實的西畫造型功底,又有精妙的國畫筆墨功夫。其書畫作品題材廣泛、構思奇巧。書法恣肆飄逸、驚世駭俗,繪畫別出心裁、獨創一格;書畫相配,渾然天成,自創唯我獨有的吳歡書畫。文壇大師金庸先生贊揚吳歡“書、畫、文章皆有奇氣、俠氣”,應是公允、精當的評論。
“謝家玉樹蘇門概。羨世間,一時雙璧、風流三代。自是余蔭枝葉盛,還賴精誠在在。”這是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對吳氏三代的評價。
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吳氏家族一脈書香,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無論是電視、電影、戲劇、文學,還是書法、繪畫、音樂,吳氏家族成員均卓有成就,引人矚目,令人艷羨,堪稱現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家族之一。
一個開放的社會,一個與時俱進的民族,應該善待這個家族,感謝這個家族。原因無它,正是這個家族堅守著數千年中華文化的傳統和信念,正是這個家族體現了中華文化泱泱大度的氣派,代表著社會的良知與民族的希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