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伙伴
最好的伙伴
最好的伙伴
我童年時喜歡繪畫,所以對花花綠綠的香煙盒子也非常感興趣。父親吸完煙后,我就把空盒子留下來拆開展平,夾在書本里,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照著上面的圖案畫個不停。長大后雖然興趣發生了變化,但對香煙盒子的喜愛并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改變,而且還知道香煙盒子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煙標。
屈指算來,我已在煙標收藏的道路上跋涉了20個春秋。這么多年來,我靠撿、拆、討和朋友們贈送的原始煙標收藏方式,共收藏到數千種煙標,然而這種封閉式收藏方法極大地制約了我的藏品數量和質量。2002年,通過報紙的宣傳介紹,我與許多煙標收藏愛好者取得了聯系,其中就有天津的集標大家王金鐸先生。王先生在信中詳細詢問了我的集藏情況并鼓勵我搞好煙標收藏。他不但每次都贈我精美的煙標,還細心指導我如何進行煙標收藏,并鼓勵我由封閉式收藏轉為開放式收藏。由于開始對外交流,4年多的時間里,我的藏品數量超過了以前16年的總和,達到了兩萬余種,并且收藏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外交流,我開闊了眼界,逐步認識到煙標收藏的巨大社會意義和文化蘊涵。
古語云:“心有所感,發之為聲。”2003年,我開始嘗試“煙文”寫作,利用業余時間寫一些關于煙標收藏與鑒賞方面的文章。今年在《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的“藏品”版就發表了四篇關于煙標收藏的鑒賞文章。但由于自己入行比較晚,學識有限,所以“煙文”寫得并不滿意,還需勤加學習,更上一層樓。
回首來時路,感慨頗多。有一件事讓我銘記于心:有一次去上班,我發現路邊有一個自己沒有的香煙盒子,但由于當時路上行人很多,我不好意思停車撿拾。無奈之下我只得暗暗記下這個香煙盒子所在位置,準備在下班時將之收入囊中。可等到下班經過那里時,那個香煙盒子早已不翼而飛,當時我心里就別提有多懊悔了!從那時候起,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煙標收藏是光明正大的愛好,干嗎要偷偷摸摸?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對于我搞煙標收藏,開始家人不置可否,單位的同事們卻認為我發“神經”,但經過我的不斷宣傳和講解,周圍的人也對煙標收藏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如今在他們的眼里,煙標已不再是無用的廢紙,而是一種文化、一門學問。現在,不但家人在幫我收集煙標,同事們也都在幫我收集。收藏煙標就是收藏歷史,不管今后的路上有多少風雨,煙標都會是我最好的伙伴,陪我笑對人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