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杭州民進書畫院院長、李氏國花創始人、著名牡丹畫家李明先生
提起畫家李明,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筆下那些神姿綽約、風韻尤醇、富貴倜儻的“國花”--牡丹。
中國歷代畫牡丹者眾多,其作品大同小異,均是一些花枝招展,脂粉濃烈之作,而著名畫家李明先生筆下的牡丹卻生機勃勃,猶如出水芙蓉,滋潤透徹,艷而不俗。究其原因,先生道出一番肺腑之言:“其實我畫牡丹純屬是對生活的感悟,不奇、不怪、不狂、不特,尊重生活,高于生活,是我的創作之本。閑時我嬉奴捕一些西洋畫的技法和原理,來填補我作品的未盡之處。”先生的牡丹如此受到大眾的喜愛,正是因為這些作品蘊育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她樸素而典雅。
牡丹象征著富貴,象征著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而這正是人們追求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與先生接觸,你會因他誠懇樸實的態度,謙遜幽默的談吐而一下拉近彼此的距離。他生長在美術大省的浙江杭州,受當地傳統文化及祖父輩書畫藝術的深刻影響,自幼酷愛書畫藝術,雖家境充裕,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的精神曾就讀于我國多家美術院校。十余年的寒窗生涯成就了他對色彩、造型、創作基本規律和技法的基本功。爾后,他潛心研究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洋繪畫等表現手法,努力捕捉西洋畫中的透視、明暗、空間、質感等表現方法并熔入于中國畫的筆墨趣味中,追求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入手以古人為師,兼法造化,并不斷求藝于當代南北畫壇大家,孜孜不倦,終能別開生面,展示出筆底波瀾。他的畫中回蕩著一種大自然的磅礴生命之氣,形成了鮮明生動、清新向上、雅俗共賞的個人風格。
近年來,先生的牡丹作品更是名揚海內外,他那牡丹圖,分別被陳列于國家多處重要場所、機場、高檔賓館飯店、博物館、紀念館等。他的牡丹作品還被國家有關新聞出版機構大量印制成年歷、賀卡,傳遍千家萬戶。自90年代以來,先生的牡丹畫風格日趨成熟,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的一些大型書畫展,有的作品還長期流芳于各風景勝地,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篇章。作品深邃的內涵,幽然的意境,傾倒了無數撥中外觀者。先生深有感觸地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繪畫是一種無國界的世界語言,她能生動地概括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并告知人們其全部內涵。中國畫作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必將會永遠釋放著她特有的清香?!?
身為一院之長的他,除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和書畫創作之外,社會公益活動占去了他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時間。每遇到書畫扶貧賑災活動,先生都毫不推辭地為災區人們“慷慨解囊”欣然潑墨揮毫,以一幅幅畫作表達其關愛之情。他說:“作為一個社會人,我的作品理應屬于社會,能以此為社會需要盡綿帛之力,我感到十分欣慰?!? 〔韞 韜/文〕
附(畫家簡介)
李明 字 石煜,196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F為杭州民進書畫院院長、高級畫師,全國多家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理事,杭州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牡丹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東方美院客座教授,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一級美術師。
作品擅長中國花鳥畫兼工中國山水畫、人物畫、篆隸書法、篆刻。自八十年代起,有《蘭色小曲》、《富貴仙子圖》、《碩果》、《初夏風韻》等數十幅書畫作品在首屆海峽兩岸等國內外大賽中榮獲金獎及一、二等獎,同時亦有大量作品及書畫活動小傳散見于國內多家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和國內部分美術館、紀念館、博物館等藝術藏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末有書畫代表作、傳略被輯入《中國美術家》、《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①》、《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①》、《中國書法美術界名人名作》、《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及《浙江六家中國畫精品選輯》、《西湖風情全國書畫名家扇面邀請展作品選》、《杭州美術五十年作品選》等四十余冊大型辭書,兩千年以來有更多作品及個人傳記廣見于國內幾十家報、刊、辭書和網絡媒體。
九八年和兩千零四年,因國畫牡丹作品獨具風格,在眾多參賽候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名列榜首。故,在北京被評為“全國百杰書畫家”及“中國書畫百杰”并授予其榮譽稱號。出版發行《李明國畫作品選》,《李明書畫藝術》等。
李明 字 石煜,196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F為杭州民進書畫院院長、高級畫師,全國多家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理事,杭州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牡丹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東方美院客座教授,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一級美術師。
作品擅長中國花鳥畫兼工中國山水畫、人物畫、篆隸書法、篆刻。自八十年代起,有《蘭色小曲》、《富貴仙子圖》、《碩果》、《初夏風韻》等數十幅書畫作品在首屆海峽兩岸等國內外大賽中榮獲金獎及一、二等獎,同時亦有大量作品及書畫活動小傳散見于國內多家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和國內部分美術館、紀念館、博物館等藝術藏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末有書畫代表作、傳略被輯入《中國美術家》、《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①》、《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①》、《中國書法美術界名人名作》、《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及《浙江六家中國畫精品選輯》、《西湖風情全國書畫名家扇面邀請展作品選》、《杭州美術五十年作品選》等四十余冊大型辭書,兩千年以來有更多作品及個人傳記廣見于國內幾十家報、刊、辭書和網絡媒體。
九八年和兩千零四年,因國畫牡丹作品獨具風格,在眾多參賽候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名列榜首。故,在北京被評為“全國百杰書畫家”及“中國書畫百杰”并授予其榮譽稱號。出版發行《李明國畫作品選》,《李明書畫藝術》等。
再探著名牡丹畫家李明先生的藝術前景
先生3歲起,隨祖父、父親及祖父學友當代書畫名家聞雞習畫。文革后就讀于我國多家美術院校。十余年的寒窗生涯成就了他對色彩、造型、創作基本規律和技法的基本功。爾后,他潛心研究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洋繪畫等表現手法,努力捕捉西洋畫中的透視、明暗、空間、質感等表現方法并熔入于中國畫的筆墨趣味中,追求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入手以古人為師,兼法造化,并不斷求藝于當代南北畫壇大家,孜孜不倦,終能別開生面,展示出筆底波瀾。他的畫中回蕩著一種大自然的磅礴生命之氣,形成了鮮明生動、清新向上、雅俗共賞的個人風格。
先生繪畫語言的不斷更新,是他默默追求的目標,他的系列作品特別是他的國花牡丹,在今年四月后的一夜間暴漲在書畫市場內外,價格從2005年底,每平方尺3千元人民幣,暴漲到每平方尺1.6萬元-2萬元人民幣,并逐月還在不斷提升。
他的作品如此看漲,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第一,先生筆下的系列作品,特別是那國花牡丹,生機勃勃,猶如出水芙蓉,滋潤透徹,先生大膽地甩棄了傳統牡丹,花枝招展,脂粉濃烈之氣,創造出富貴典雅,艷而不俗的高格調。這是他多年來對生活的感悟和寫照,不奇、不怪、不狂、不特,尊重生活,高于生活,是先生的創作之本。他巧妙并成功地奴捕了西洋藝術的理念和畫外藝術理念,來填補中國畫的未盡之處。他的作品里蘊藏著一股濃厚的生活氣息,委婉樸實。第二,先生的作品特別是那牡丹作品,獨創了我國自明清以來的新技法新流派,集千百年來之大成,實為難能可貴。九八年,他的牡丹作品因獨具風格,在眾多參賽候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名列榜首。故,在北京被評為“全國百杰書畫家”。今年四月又捷報平川,他的藝術成就被撰入《中華名人錄》,名列美術大省浙江杭州地區11位所有古今名人之中,據查這11位古今名人中只有兩位是書畫家,一位是清代的大家金農,另一位便是先生李明。近期來,已有數千報刊及網絡媒體曾先后搶發刊登、轉載先生的傳略和作品。這就足以說明先生作品的價值所在。
因此,先生的系列作品,特別是那富貴典雅的牡丹作品必將立足于世,并流芳千古。我衷心期待著先生有更多更精的優秀作品流芳于世,造福后人……。(俊杰)
〔編后語〕牡丹與畫家
中國繪畫史,遞嬗演化,而以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鼎足而立。傳倉頡以鳥獸、花草這跡象制作象形體之始,至漢代帛畫上之夔鳳人物,以及有花草、鳥獸形象之畫磚,六朝時代敦煌壁畫著色艷麗的花鳥,都顯示著中國藥鳥畫的確立。
自南北朝起,宮庭畫為迎合貴族耽美而對現實花鳥進行玩賞描繪,北齊楊子華畫牡丹極分明,可惜此畫藏于宮庭,秘而不傳 ,我們只能從劉賓客《嘉話錄》中見到文字記載。
唐人花鳥,邊鸞最為馳譽,精于設色,秾艷如生,其《牡丹圖》推為絕筆。宋代御藏邊畫三十三幅,其中三幅為牡丹畫;《牡丹圖》、《牡丹白鷴圖》、《牡丹孔雀圖》。邊鸞于京都寶應寺西塔院下還畫有大型牡丹壁畫一幅。唐畫家于錫亦善畫花鳥,有《牡丹雙雞圖》傳世。王耕,唐浙人,“王耕善畫,而牡丹最佳,春張于庭廡間,則蜂蝶驟至”。(唐于逖輯《聞奇錄》) 五代時,出現了不少牡丹畫家,知名者有后梁于兢,南唐徐熙、梅行思,前蜀黃筌父子、滕昌佑等。
宋代牡丹種植迅速擴展,以洛陽為中心,遍及中原,蜀中天彭也有牡丹種植,表現花王牡丹的繪畫名家,也大批涌現,代表畫家有:徐崇嗣、徐崇矩、黃居采、趙昌、易元吉、崔白、吳元瑜、樂士宣,趙仲 等。
隨著牡丹在中國的繁衍,作為花鳥畫的內容之一—牡丹,愈來愈被丹青妙手所重視,
明清時期畫牡丹高手,不乏其人,較著名者有孫龍、徐渭、唐寅、呂紀、永寧王、釋海懷、任伯年、吳昌碩、虛谷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牡丹種植得到恢復和發展,人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與日俱增,對牡丹花的偏愛也增強了。畫家們便施展才能,潑墨作畫,描繪牡丹的力作,大量涌現。僅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中,就有許多是畫牡丹風采的。
牡丹的自然美質哺育了歷代花鳥畫家,而歷代花鳥畫家在千百次寫生實踐中也總結出一套成熟的經驗,形成了繪畫理論。而著名牡丹畫家李明先生,續前人之遺風,源生活之精華,獨創了千百年來牡丹畫的新技法新流派,是當今畫壇中的又一佼佼者。他的這一創舉,必將推動我國牡丹畫事業的新發展。〔 參載《國花大典》〕
自南北朝起,宮庭畫為迎合貴族耽美而對現實花鳥進行玩賞描繪,北齊楊子華畫牡丹極分明,可惜此畫藏于宮庭,秘而不傳 ,我們只能從劉賓客《嘉話錄》中見到文字記載。
唐人花鳥,邊鸞最為馳譽,精于設色,秾艷如生,其《牡丹圖》推為絕筆。宋代御藏邊畫三十三幅,其中三幅為牡丹畫;《牡丹圖》、《牡丹白鷴圖》、《牡丹孔雀圖》。邊鸞于京都寶應寺西塔院下還畫有大型牡丹壁畫一幅。唐畫家于錫亦善畫花鳥,有《牡丹雙雞圖》傳世。王耕,唐浙人,“王耕善畫,而牡丹最佳,春張于庭廡間,則蜂蝶驟至”。(唐于逖輯《聞奇錄》) 五代時,出現了不少牡丹畫家,知名者有后梁于兢,南唐徐熙、梅行思,前蜀黃筌父子、滕昌佑等。
宋代牡丹種植迅速擴展,以洛陽為中心,遍及中原,蜀中天彭也有牡丹種植,表現花王牡丹的繪畫名家,也大批涌現,代表畫家有:徐崇嗣、徐崇矩、黃居采、趙昌、易元吉、崔白、吳元瑜、樂士宣,趙仲 等。
隨著牡丹在中國的繁衍,作為花鳥畫的內容之一—牡丹,愈來愈被丹青妙手所重視,
明清時期畫牡丹高手,不乏其人,較著名者有孫龍、徐渭、唐寅、呂紀、永寧王、釋海懷、任伯年、吳昌碩、虛谷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牡丹種植得到恢復和發展,人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與日俱增,對牡丹花的偏愛也增強了。畫家們便施展才能,潑墨作畫,描繪牡丹的力作,大量涌現。僅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中,就有許多是畫牡丹風采的。
牡丹的自然美質哺育了歷代花鳥畫家,而歷代花鳥畫家在千百次寫生實踐中也總結出一套成熟的經驗,形成了繪畫理論。而著名牡丹畫家李明先生,續前人之遺風,源生活之精華,獨創了千百年來牡丹畫的新技法新流派,是當今畫壇中的又一佼佼者。他的這一創舉,必將推動我國牡丹畫事業的新發展。〔 參載《國花大典》〕
![]() |
| 春歸 |
![]() |
| 春酣 |
![]() |
| 春韻圖 |
![]() |
| 風韻獨悄 |
![]() |
| 富 貴 平 安 |
![]() |
| 富貴雙嬌 |
![]() |
| 富貴雨露 |
![]() |
| 古瓶新趣 |
![]() |
| 清貧富貴 |
![]() |
| 疑是墨蝶采芳來 |
![]() |
| 招鳳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