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李雪琳礪志精彩人生
著名畫家李雪琳礪志精彩人生
著名畫家李雪琳礪志精彩人生
著名畫家李雪琳,自幼酷愛繪畫,深受名師許玉慶指導,畢業于北京畫院研修班,得到了著名的國畫家彭培泉 王培東等教授的指教 使自己的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提高 深受名師的好評。他的作品被中南海 國務院辦公廳等單位收藏。在2000年山東省菏澤市第九屆國際牡丹花會書畫展上,作品《菏香情〉》獲得優秀作品獎并被菏澤市政府收藏。
不慕名利,心境清逸,潛心作畫,前承宋代張擇端,明代仇英的山水畫技法,其山水畫立意新奇,雄壯美麗,其間碧水漪漣,樓閣廳軒,山路舟渡,色調明快俏麗,筆法倉潤秀逸。所畫牡丹的花頭 枝葉饒具特色,雍華富貴,獨特芳姿,神采奕奕,饒有富貴之氣,繪畫作品多次獲獎,所繪畫的牡丹作品入選全國牡丹精品專輯。繪制的明 清等名家作品有深厚的基本功,特別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深受專家的好評,多次被中國政府的領導人作為禮品送給各國的國際友人,被臺灣 香港 新加坡 日本等國家的名人收藏。曾任開封宋都書畫院副院長職務,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會員?,F居北京。畫緣自然開新天
著名畫家李雪琳礪志精彩人生
文/李艦波
大器天成 循法自然
記:世界上每一個公民都有難忘的少年,而在你的少年時期影響你生命和事業的是什么?
李:童年我是在農村的姨媽家長大的,鄉野的春,別具一格的美,那是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天藍藍,風清清,人美麗,云縹緲,萬朵野花,蝴蝶飛,蜜蜂鬧,花香醉人。童年一夢,使我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注定了我的命運,最終成長為一名畫家。
記:在你人生成長歷程中,你是如何邁向通往藝術殿堂而具有命運轉折重要的一步?
李:我在少年時期個人愛好就很廣泛:唱歌,武術,彈琴,繪畫等等。我們家是醫學世家,按照家規先輩們希望我繼承醫學從醫,可我看到醫生給病人打針,手術,包扎,心中十分替他們痛苦,我就選擇了學習畫畫,因為畫畫,分分秒秒都能看到美好的東西呈現眼前,所以我最終選擇了畫畫。
記:你認為什么樣的藝術家是最優秀最值得人們尊敬的?
李:能夠創作出被廣大人民和世界認可,產生巨大社會影響,也就是說能夠創作出經得起人民檢驗和接受,并有歷史傳承意義和考古價值的藝術珍品,才是最優秀最值得人民尊敬的藝術家。
記:當你在藝術上取得一定建樹,并被社會認可,人民給予你最高的藝術榮譽稱號,同時你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你對金錢是怎樣認識的?
李:我自幼生活在農村,經受了生活的苦和甜,對生活有了深深的感受。在我的藝術創作進一步提高的同時,我會對生活在最低層的人民給予一定的幫助。因為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之所以貧窮落后,主要是知識貧窮思想貧窮,思想決定于行動,行動決定于生活質量。
所以我要盡最大努力創辦一項“益智工程”也叫“增智工程”。也就是選擇好應該幫助的目標,制訂援助方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個聰明的大腦,健康的身體,把物質財富轉化為智慧財富,進行科學有效的幫助
我們國家“普九”工作完成的很好。但將來還會有一部分人上不起大學,為使他們早日成材,我還要創辦一所職業技術學校,使他們盡快掌握科學技術,為祖國建設服務,讓他們帶著技術走出國門,去掙外國人的錢。同時我還要創辦生產勞動工具的工廠,進一步改變他們的生產勞動條件,減少勞動成本和勞動強度,科學地增產增效。
記:當今社會,經濟繁榮,物欲橫流,人情淡薄,你榮辱不驚,心境自然,
潛心作畫,自成一家,實屬難能可貴,你是如何作到的?
李:當今社會,中國畫壇繁榮昌盛,魚龍混雜,各路豪杰,各占山頭。我輩身處其中,被動主動,不得不動。頭腦清醒的,能夠正本清源,立定精神;思緒 遲疑的,則分不清古今中外,東西南北。
我的頭腦一直很情醒,往往全方位的思考社會,思考人與藝術。從文化特質的意義上講,中國的寫意畫藝術蘊涵著中國文化所代表的獨特的自然景觀,時空意識和宇宙精神。它所表現的自然景象美是一種有“意味”的精神載體,是一種人格精神,品位和心境,是建立在學識修養上,具有獨到審美領悟的重構與再造。同時它具有獨特的人與景物,表現與象征意識。畫家必須在人生觀,藝術觀,人格精神,藝術修養中找到自己,并展現出自己富有個性風格和真善美的藝術品格,品位。做到筆墨與心靈有機地融合把景物的現狀,集中概括成為更加完善的藝術作品。通過自己藝術作品的面貌抒發自己的心靈情感,并達到賞畫者“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闭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當代書畫家所處的時代前所未有地具備圖像豐富,信息暢達的條件,這為畫家取法多源,集精用宏提供了便利,但也向畫家的膽識智性和功力提出了挑戰。時代給予了藝術創新機遇,而真正能夠進入新創造境界,當要把文化的閱覽和學術的精研有機的結合起來。更要使藝術的理想和自己的情懷通暢地聯系起來。實際上,一種稱為“創造”的境界,乃是調動全部藝術語言自如地表達藝術懷想的真實與自由。
最近創作的巨幅《牡丹百姿圖》,對于當下,恰似一付清涼散,可以安神排慮,益智開悟,這更說明了我的《牡丹百姿圖》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說明了這幅大創作作品具有更深遠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傳承價值。
記: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的定義是什么?
李:今天,人們對生活講究環境優美,物質豐富,生活舒適,這固然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還不是社會的全部。作為文明程度的提高,社會進步最重要的指標是人性或人與社會性的加強,它突出的表現為人際和諧即社會和諧。
調整現代藝術價值取向,提升現代藝術境界的發展要求。迫切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人際和諧”的問題,弘揚重倫理,重教化,重社會人格關懷的中國傳統。志在促進社會進步的藝術家,應該認真研究中國生活方式及其物用形態,深入了解,領悟和揭示注重“人際和諧”的中國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完美統一的思想和經驗,把握其中處理“人際關系”的智慧和手段。
記:藝術的最終理想是什么?
李:滿足人類對精神的渴求應是每個畫家不可推卸的責任。針對藝術家個體而言,所追求的應是把對內心世界真實的把握通過藝術創作參與社會的溝通,在把握自身的同時,提高社會整體意識的敏感度,進而來觸動社會大神經。每個時代的藝術家們對現實與自然的那份精神取向的把握,值得我們去繼承。鮮活的生命是無法定位和預見的。把握了今天也就把握了藝術的當代性。這應是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培根說:“藝術是人和自然”。人是今天的人,先人已屬于逝去的時代。歷史的變遷區別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今天的,發現和判斷與傳統中已有的東西結合構成了當代藝術的品性。每個時代都是前所未有的,你腳下的路不曾有任何人走過。再權威的理論也不足以決定藝術家的理想。沒有人能窮極藝術的真諦,藝術的魅力概源于此。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