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贊歌
大海的贊歌
大海的贊歌
時間:2007-04-18 08:44:00 來源:
名家
>大海的贊歌
翻卷的波浪,撲到眼前化作潔白晶瑩的萬朵玉花。形狀各異的礁石,插在海中迎接千堆雪浪的撞擊。剎那間騰起萬斛銀珠,聲裂長空,奏響一曲弘揚生命的贊歌……
觀看徐志文畫,我被畫家筆下大海那磅礴的氣勢所震撼。徐志文畫出了真正的大海,它的波瀾壯闊和變幻莫測,顯示出大海的生命力。
已過耳順之年的志文是美籍華人畫家,現(xiàn)定居上海。對他的畫,徐建融先生有過精辟的見解:“21世紀的中國畫壇何去何從?是沉迷于小橋流水的淡泊空明,還是振奮起大山大水的驚濤駭浪?人們固然可以有多元的選擇,但無論如何,徐志文的實踐,應是引起我們格外關注的一元。”
徐志文那引人關注的“一元”,與他在美國的切身體會有關。初到美國,幾乎天天泡在博物館里,讀畫、默畫、摹畫,餓了啃面包,渴了喝涼水,累了坐地板,雖然艱苦,卻得益匪淺。歐洲繪畫,特別是印象派繪畫,其色彩和光的層次變化之豐富和細微,令他的心靈震顫。他說:“它激活了我的藝術細胞,也凈化了我的靈魂。”從此,他找到了自己藝術追求的方向:在恪守傳統(tǒng)筆墨精神的同時,努力把西方繪畫的表現(xiàn)方法吸收過來,予以消化,有機地糅合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顯示出撼動心靈的氣勢來。
志文說:“畫海,實際上是傾注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要畫出海的氣勢,畫家首先必須愛海、迷海,摸透海的秉性。記得2000多年前,我國音樂家伯牙孤身一人到東海蓬萊山下三年,日夜聆聽海水澎湃聲,終于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曲《高山流水》。我雖然不能為畫海到東海三年,但我有機會來往于世界各地,觀摩寫生,觀察體驗,攝大海之魂,儲大海之神,反復醞釀,然后傾注全部精力,一絲不茍地細細刻畫,層層深入,力求盡海之變,顯海之雄。我一張畫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一天只能畫三四個小時,再畫下去就自感精力不濟,沒法把氣勢畫出來了。聽說有的畫家一天能畫八九小時,五六張畫,我實在佩服。”
不難想象,以徐志文這樣有追求,有創(chuàng)意,又有傳統(tǒng)的畫家,將會取得怎樣的成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