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件工藝品捐贈奧運
44件工藝品捐贈奧運
44件工藝品捐贈奧運
38件紅底黑色圖案的奧運項目鉤織品,個個形神兼備,韻味十足;6件白底彩色的福娃鉤織品,件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誰能想到,這些精美鉤織品竟是出自一位身患股骨頭壞死,至今仍行動不便的農家婦女。4月16日上午,在威海高新區東澇臺村一戶普通農家,女主人于愛淑小心翼翼地將她耗時10個月精心鉤織的44件工藝品向記者一一展示。
幼時由于家境貧寒,于愛淑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但她心靈手巧,對鉤織有著超群的天賦。無論多復雜的圖案,她都不用圖樣,比照著圖案就能織出上好的作品。去年,她鉤織的百福圖在全省首屆文博會上獲得優秀獎。
談及這次創作奧運系列工藝品的初衷,于愛淑說,這源于去年6月她參加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民俗文化展。當時,她被展覽會上的福娃圖案深深吸引,萌生了把福娃圖案加工成鉤織工藝品的想法。
一回到家,她便立即著手開始全心準備起來。為了能買到鉤織福娃所需要的14種顏色的毛線,于愛淑一瘸一拐地幾乎走遍了整個威海。于愛淑和丈夫開了一家專門經營布料的商店。白天,丈夫在外面跑業務,她要照顧店里的生意,鉤織奧運系列工藝品只能擠出晚上的時間。每天吃完晚飯,她便開始忙碌起來,一忙就忙到深夜。由于尾椎以上5節腰椎患有嚴重增生,于愛淑無法久坐,只能坐在床上靠著鋪蓋鉤。有時丈夫一覺醒來,于愛淑還是在鉤個不停,心疼得丈夫不得不靠“威脅”要把她的鉤品拆了的辦法,來逼她早休息。就這樣,幾個月下來,于愛淑終于將5件0.5米見方的紅黑相間的福娃掛件和一幅長2米、寬0.8米的彩色福娃掛毯鉤織出來。這之后,她又產生了把北京奧運會38個運動項目鉤織出來的想法。托人上網查找并打印出38個運動項目圖案后,于愛淑忍著病痛,又開始日復一日、一針一線的艱辛鉤織起來。
去年11月,偏癱多年的老父親又得了腦溢血。在住院治療的27天中,于愛淑每天晚上都帶著毛線和鉤針到醫院去陪床。在照顧父親入睡以后,她就拿出鉤針和毛線在醫院鉤織。父親出院后,她照料著癱瘓在床的父親,白天忙生意,晚上堅持鉤織。“鉤的時候沒覺出什么,忙活完了躺下后,腰都鉆心地疼。”于愛淑說。
在于愛淑還沒全部完成作品時,有人即慕名上門欲花高價全部買下,但都被她婉言謝絕。她說:“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北京奧運會作出自己的貢獻。我要把這些工藝品,全部無償地捐贈給北京奧運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