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藝術村變成旅游景點
不要讓藝術村變成旅游景點
不要讓藝術村變成旅游景點
當代中國畫家們最早“抱團”,可以追溯到圓明園畫家村。為什么他們要“抱團”,是人們最初關心的問題。藝術創(chuàng)作無疑是個性發(fā)揮的極致,在一個個荒僻落后的村子里,他們聚在一起,對于創(chuàng)作究竟有什么用呢?
“兩個字:氛圍?!笔鹚囆g公社發(fā)起人黃國瑞說。選擇村落,當然有經(jīng)濟成本上的考慮,但事實上,不少藝術家在市內(nèi)都有自己的畫室或者職業(yè),對他們來講,能聚在郊外一個更純粹的村子里討論和感受藝術,對創(chuàng)作的無形作用也十分重要。這方面,北京宋莊、798,上海莫干山都是可資借鑒的目標,“宋莊畫家扎堆后,出了幾個有名氣的,一下子整個村莊的畫家和產(chǎn)業(yè)都火了”,在這種心理背景之下,盡管聚落成群有著最初無意而成的偶然,越到后來,石佛藝術公社的發(fā)起人們越意識到一種責任的驅(qū)使,“在當代藝術領域,如同中部塌陷,河南是一個無名的省份。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龀鲎约旱拇迓洌c他們遙相呼應?”
由此,石佛藝術公社最初的發(fā)起人們,無可避免地顯現(xiàn)出了經(jīng)營的意圖,村落事務一度成為他們的重心,甚至一度“影響個人創(chuàng)作的精力”。好在最初一年的奮斗,他們碩果累累,公社成員不斷壯大,影響范圍也擴散到了省以外。
不過,這個村落顯然并不那么容易“經(jīng)營”。 眼下,纏繞他們的一個焦慮是,為交流和展示服務的更大場館一直空缺,而村里的藝術家們還明顯存在著更多的上升空間,“封閉”、“土”的狀況有待改善。
黃國瑞的畫室是村里最大的,也不過202平方米,對展覽應該成為生活常態(tài)的藝術村來說顯然不夠。 從石佛村藝術家最為聚集的179號附近向東200米,一座建于解放初的灰色破舊小樓聳立路旁,雖然只有兩層,但在村里依然是最醒目的建筑。雖然已經(jīng)被認定為危房,在藝術家們的眼里,它卻是一處集體活動的理想場地。“里面最少有1000多平方米,外表風格又是人民公社時期產(chǎn)物,如果能在里面做個展館,那么它將是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村級美術館?!钡囆g家們的構想在這座小樓的既有承包關系面前屢屢折壁。為此,藝術家們不得不屢次與他們并不善于交道的地方官員們交道。
另一方面,“藝術家們的思想意識亟待更新,一些作品太土氣,一些創(chuàng)作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的藝術家要力爭站在國際藝術的最前沿,而不僅僅是在創(chuàng)作技巧、技術上下功夫。”黃國瑞坦言,藝術家們的觀念還不夠“先進”,入村的藝術家有國外經(jīng)歷的并不多,為此,他一出國就努力從國外帶回最新的藝術信息與展覽照片,并著手安排藝術家們輪流出國交流。
黃國瑞并不諱言在建設國際當代藝術村落上的困難:咱這兒沒法和北京、上海比,他們是人才云集,而鄭州是二線內(nèi)陸城市,但我對石佛是有信心的,我們要做到兩點:一是作品本身要有影響力,這里要產(chǎn)生一批高質(zhì)量的當代藝術作品,第二是參加活動的人要有影響力,活動本身要有影響力,影響力是慢慢出去的,如果石佛能出幾個大師級人物,沒有影響都很難。
不要讓藝術村變成旅游景點
雖道路很坎坷,但在藝術家的眼里,石佛藝術公社前景廣闊。不過,他們并不愿意看到這里變成旅游景點,更不愿意看到這里被商業(yè)氛圍淹沒,藝術家被迫離去的情景。
國際當代藝術村的夢想
十幾個木方凳、幾個鐵圓凳、兩個長條板凳,幾張桌子拼起來的會議桌,三十多名藝術家圍坐在四周,一堵水泥墻上懸掛著一條紅色橫幅:河南石佛國際藝術論壇。
4月12日下午,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屋頂,投射到200多平方米畫室,這是黃國瑞的畫室,幾張桌子拼起來的會議桌上,幾十名藝術家正就石佛藝術村的現(xiàn)狀與未來展開討論。沒有話筒,講話者不得不提高聲音,窗外不時傳來村民的吆喝聲和陣陣農(nóng)用三輪的馬達聲。
“條件簡陋了些,但論壇是國際性的?!秉S國瑞說。之前,來自北京、上海和紐約的藝術家們剛剛參觀完河南石佛藝術公社一周年紀念展《這屋·那院》,展品分布在石佛村13個院落,有40多位藝術家的近400幅作品,藝術家分布在這屋那院的特點也正是此次紀念展命名的原因所在。專程從北京趕來的旅美中國藝術家蔡卿對此次展出的作品給與高度評價,一位長期關注石佛藝術公社發(fā)展的藝術家告訴記者:此次展出的作品比去年的作品有很大提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