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升溫 南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能否東山再起?
收藏升溫 南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能否東山再起?
收藏升溫 南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能否東山再起?
隨著南寧市民對投資藝術品收藏熱情的升溫,有一個疑問也引起了投資者們的關注——為什么南寧市沒有藝術品拍賣市場?記者發現,其實南寧市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是曾經有過一段紅火時期的,因為多種原因而“流星殞逝”,這其中究竟有什么樣的故事?南寧市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還能否做得起來嗎?
敢于嘗試 競買會“火“了
南寧的“老收藏”們都知道,在1994年至1998年間,廣西文物商店成功的舉辦了幾次藝術品拍賣會,藝術品拍賣市場非常紅火。當時的拍賣會,開拍前幾小時就有許多人在門口等候,云南、廣州等地的有關人士都慕名前來淘寶取經。追憶起當年的盛況,“老收藏”們都提到了一個重要人物——廣西文物商店原經理吳才權,就是他將藝術品拍賣會引入廣西的。
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是1992年后恢復的,當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場拍賣會做得小心翼翼,因為當時社會對藝術品拍賣的態度比較敏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賣國”行為。拍賣會上,藝術品不標底價、不標年代,遮掩著拍。1994年,北京文物公司注冊成立的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舉辦一次藝術品拍賣會,邀請了國內一些文物商店參加。吳才權在這次拍賣會上深刻感受到,中國的藝術品收藏要熱起來了。
1995年2月,吳才權策劃了廣西首屆文物內銷競買會。吳才權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必須加上“內銷”兩字,所選的文物也要非常小心,既要考慮到社會的敏感性,又要考慮到國家的法律。最后,廣西文物商店精心選定100件競買品和幾百件賣品,在廣西博物館熱鬧開“拍”。
這次競買會請來公證員當場做公證,賣出的藝術品一律開具附帶物品名稱及價格的發票。這場“廣西文物藝術品第一拍”讓廣西文物商店獲得了很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此后,吳才權又連續策劃了幾次藝術品拍賣會,一次比一次規模大。到了1998年,競買品和賣品的數量達到了2000多件。
吳才權說,當時,南寧市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在西南地區也小有名氣。曾經有一個北京客人,專門坐飛機到南寧買文物。這位北京客人選了一批文物,讓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一起到客人所住的賓館談有關事宜。最后,客人決定買十幾萬元的文物,當時的銀行還不能全國通存通兌,這位北京客人從賓館的床底下拖出一個白布袋,一打開里面露出十幾萬元,令在場的工作人員傻了眼。
抓住時機 搶到拍賣“先機”
通過幾次成功的文物競買會,就將南寧的文物拍賣市場做起來,并且打出一定的名聲,吳才權有自己的心得。廣西文物商店舉辦競買會,抓住了市場時機。當時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國內其他地區還沒有此類拍賣會,南寧就搶到了“先機”。
另外,文物商店屬于國有單位,有著比較高的信譽,文物的定價、品質上比較有保證,這也是競買會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吳才權說,從競買會上買走的物品,以發票作為憑證,為日后流通提供了一張“身份證”。
要想吸引人,還要拿得出精品,文物商店有著廣闊的文物來源途徑。吳才權介紹說,當年文物商店除了接收人們拿來賣的文物外,還經常派出收購員到鄉村去收文物。吳才權也做過收購員,他將幾件瓷器、書畫、首飾作為樣品,用紅布小心包好,裝進一個大木箱子,捆在班車車頂上,到區內各地的鄉鎮收購文物。到了地方,拿著介紹信去當地的文化部門打個“招呼”,這樣就可以在文化館門口擺攤收購了。
農民朋友們看到樣品后,想起“我家也有一個同樣的瓶子”,便會拿出來賣。民間文物的多少、品質,與當地的經濟水平有著密切聯系:賓陽、馬山等地有古代銅鼓;欽州、合浦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就有玉器、書畫等價值高的文物;百色地區以民國時代的文物居多;桂林地區則以梅瓶居多。
因為南寧散落民間的文物數量也算不上多,為了拿出更好的拍品,吳才權想到了聯合其他的文物商店,他不僅聯系了梧州、柳州等區內城市的文物商店,還聯系了四川、重慶等西南片城市的文物總店。
行情看漲 能否東山再起
然而好景不長,1998年后,廣西文物商店的競買會就停辦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南寧原本做得有聲有色的拍賣市場,漸漸滑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在,南寧的藝術品收藏投資者到外地買文物、將自己的藏品拿到外地拍,這樣的落差是令人遺憾的。
記者采訪過的幾位“老收藏”都認為,南寧失去這一商機,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有實力的、正規的拍賣公司。
近年來,也有個別廣西的拍賣公司涉足文物藝術品拍賣領域。但是,這些藝術品拍賣會在檔次、拍品等方面都與國內其他城市舉辦的大型藝術品拍賣會存在較大的差距,拍品數量少、規模小,真正有分量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本地的資深收藏者參與熱情不高,更難以引來外地的“金鳳凰”。
南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還能再火起來嗎?能否從市場大蛋糕中分到一杯羹?吳才權認為完全有可能,如果能拿出高檔次的拍品,樹立起可靠的信譽,就算是躲在小巷里開拍賣會,也一樣能吸引大批有實力的買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