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中國文物學會首次監制青銅器仿制專家揭秘國寶價值
由國家權威文物研究機構中國文物學會首次監制的國之重器“司母戊方鼎”及至尊瑰寶“中華和尊”等22件國寶級青銅禮器仿品,自今年年初發行以來,在京城收藏市場中形成了一股“國寶青銅”收藏熱潮。4月8日,專家揭秘了其中三件國寶青銅器的文物價值。此次首仿的青銅器,除司母戊鼎外,有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的四羊方尊、龍虎尊,在器型上包括鼎、尊、觥、卣、罍等14個種類,限量翻制。模具翻制到規定數量后即予銷毀。這批仿品中,司母戊鼎僅仿制1尊,其他品種各仿制36件,每件國寶青銅器高仿品均附中國文物學會出具的監制證書,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單位北京華夏雅頌青銅藝術中心全國獨家發行。
國寶檔案一:
羊鼎(商晚期食器)
羊鼎通徑17厘米,高23厘米,重3公斤。殷墟晚期鼎的造型中出現了一種束頸、曲壁的新形式,此鼎即是其典型的代表。鼎的兩耳三足安排十分妥帖,整個造型富于穩重感。在器物的頸腹部分別裝飾對稱的回顧式鳥紋和獸面紋,襯以細密的雷紋。紋飾線條深刻勁銳,范鑄極精,使粗獷的獸面和精細的雷紋水乳交融。
圖2
國寶檔案二:
騎獸人物博山爐(西漢香薰用具)
騎獸人物博山爐高32.5厘米,重3公斤,此博山爐由爐身、爐蓋和底盤組成。底盤內有一騎獸力士。獸昂首,張口欲噬,頸前伸作掙扎狀。力士左手撐獸頸,右手托爐身,抬首側望。爐身微鼓,壁飾寬帶紋一周。爐蓋分上下兩層,上層鑄出山巒和流云,云山間有虎熊出沒,人獸搏斗和人物驅使牛車等場面,下層鑄龍、虎、朱雀、駱駝及草木、云氣等紋飾。此爐雕刻精細、造型優美。
圖3
國寶檔案三:
象尊(西周中期容酒器)
象尊長36厘米,寬15.5厘米,高23厘米,重5公斤。象尊體形肥碩、豐滿,象鼻高挑,鼻頭翻卷,中有圓孔,與體腔相通為流。象口微張,齒牙外露,圓目突出,圓耳聳起。背部中空,上有方孔,方蓋上有一小獸,后設小半環,使蓋可開啟而不脫。四足粗壯矮短,象尾自然下垂。器蓋飾四組卷體蛇紋,通體飾四組鳳鳥紋,中間對峙兩組三角形幾何紋,每組四個三角形套接,云雷紋襯底。
全器生動逼真,拙樸美觀。(信息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