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工藝美術專家全國招徒
杭工藝美術專家全國招徒
杭工藝美術專家全國招徒
杭州擁有眾多著名的傳統(tǒng)手工藝,已成為杭州市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領域聚集著國家級、省市級數十位藝術家,個個身懷絕技。一方面,杭州人才市場人滿為患,許多畢業(yè)生求職難;另一方面,掌握獨門秘笈的工藝美術專家卻門可羅雀,招徒難。
面對這樣的文化斷層,杭州十九位工藝美術專家正在面向全國招收徒弟。消息一傳出,浙江省嘉興、金華、湖南、湖北等地的愛好者紛紛趕到杭州市河坊街安榮巷參觀大師樓,有的甚至當場拜師。
十九位專家在藝術道路上艱難跋涉,遭受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驗,但現在子女大多不愿意繼承,也很難招到理想的徒弟,行業(yè)面臨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險。“我們看到一些有藝術理想的青年投師無門,走了很多彎路而一無所成。因此,我們想通過與貴報舉辦“名師尋高徒”活動,讓全國熱愛工藝美術、具有一定美術基礎的有志青年都能報名參加,我們擇優(yōu)收徒,力爭把他們早日培養(yǎng)成才。”
走進大師們的授徒場所——特色園地二樓的大師工作室,記者和大師們熱聊了起來。大師們止不住地感嘆現在知音太少、徒弟難招。因為從杭州市工藝美術學校被并入杭州師范學院以后,傳統(tǒng)手工藝就失去了“后備力量”,大師招收徒弟只能“用名氣吸引人、靠感情留住人”。徒弟難招,主要還是因為許多人過不了三個“坎”。
第一關是專業(yè)關。省大師余知音說,從事工藝美術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現在熱愛我們這行的好苗子太少了”。有美術天賦的人忙著賺大錢,沒興趣搞工藝美術。想學的人如果基礎不牢、天賦不高,只是抱著“玩玩”的態(tài)度學習,幾年下來毫無成效,就浪費了師徒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關是刻苦關。從傳統(tǒng)手工藝的學徒成長為一名大師,一般需要一二十年的磨礪,如果沒有耐心、恒心和對藝術的熱愛,往往就會半途而廢。陳水琴是杭州刺繡藝術的領軍人物,經過30年的漫長追求才成為國家級大師。她對記者說:“我45年飛針走線、嘔心瀝血,辛苦和寂寞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她們師徒手繡一幅精品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手繡既不能產業(yè)化,也不能趕進度,繡得快就會失去刺繡的細微和靈性。她在40多年的刺繡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很多精品,繡制鄧小平祖孫像,領銜創(chuàng)作《龍舟圖》、杭州華彩繡《華彩樂章》,多次在歷屆工美展中獲得金獎。
第三關是物質關。雖然政府對工藝美術很重視,大師們的身價也在成倍增漲,但工藝美術的藝術價值被社會低估的現狀還沒得到根本改觀。有些大師生活富裕,有些生活還比較清苦。木雕大師鄭勝寧創(chuàng)作弘一大師像、根雕大師劉小平創(chuàng)作“水滸一百單八將”,單件作品精雕細琢需要一個月時間,但換來的也不過幾千元的收入,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
但也有藝術家的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例如王星記扇子、蕭山花邊等都實現了產業(yè)化。王星記首席設計師趙平加老師設計的扇子投入批量生產后,在旅游市場上十分暢銷,每種扇面都可以售出幾百萬把。
蕭山花邊最近幾年的產值都達到了幾十億元。蕭山花邊設計的代表人物趙錫祥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創(chuàng)作的萬縷絲全雕鑲邊是世界聞名的王牌產品。雖已年過古稀,但趙大師壯志猶在,他說這次要招幾個肯鉆研、有恒心的有志青年,把他們培育成材,錄用后還要給他們工資待遇呢!
19位工藝美術專家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錫祥(花邊設計)、陳水琴(刺繡)、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勝寧(木雕)、王京(木雕)、余知音(刺繡)、金家虹(刺繡)、金崗(扇面書畫)、趙平加(扇面書畫)、杜鵑(扇面書畫)、馮耀忠(微雕)、錢高潮(石雕),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劉小平(根雕)、吳素蓮(剪紙),以及資深工藝美術家鐘志泉(木雕)、周體林(石雕)、趙玉剛(石雕)、金桂富(石雕)、高琢之(石雕)、汪海忠(石雕)等。有意拜師的讀者可撥打熱線電話0571-86070721(余知音)聯(lián)系。名師簡介和報名表在www.yzbooks.cn下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