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手跡“紅旗渠”回歸林州
郭沫若手跡“紅旗渠”回歸林州
郭沫若手跡“紅旗渠”回歸林州
時間:2007-04-17 09:52: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收藏
>郭沫若手跡“紅旗渠”回歸林州
 |
圖為馬全民先生無償捐贈的郭沫若先生手跡“紅旗渠”和“青年洞”
去年4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河南紅旗渠品牌文化有限公司高價購得郭沫若手跡“紅旗渠”的“獨家永久使用權”。
今年4月14日,在外“漂泊”了35年之久的郭沫若題字“紅旗渠”真跡,終于回到故鄉——林州。隨同“紅旗渠”題詞回歸故鄉的還有郭沫若親筆題寫的“青年洞”3個字。
“今天我把郭老親手題寫的‘紅旗渠’、‘青年洞’手跡交給了林州人民保存,也算是‘完璧歸趙’。”4月14日上午,在林州市委、市政府舉辦的“郭沫若為‘紅旗渠’、‘青年洞’題字移交儀式”上,今年76歲的原國家林業部行政司司長馬全民先生,將自己保存30余年的郭沫若親手書寫的“紅旗渠”、“青年洞”手跡無償捐贈給林州市檔案館后,如釋重負地說:“這兩幅字我已替林州父老鄉親珍藏30多年了。”
“紅旗渠”真跡回家告慰英雄
“郭老的題字不屬于我,也不屬于哪個單位,它屬于林州100多萬人民。我是林州人民的兒子,我只是代林州人民保存了郭老的真跡,盡了一個林州人的義務,如今它終于回到了林州人民手中。”捐贈儀式上,馬老顯得很激動。
上午9時,當林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海英宣布“郭沫若為‘紅旗渠’、‘青年洞’題字移交儀式”開始后,馬老用顫抖的雙手打開了錦盒,里面露出一個錦袋,馬老慢慢解開繩子打開錦袋,里面又露出一個透明的硬塑料袋,“紅旗渠”、“青年洞”兩幅題字呈現在大家面前,六個字顯得清秀、灑脫而遒勁有力。
“這就是郭沫若老先生在1972年親筆為紅旗渠和青年洞所題的字!上面的鋼筆字‘郭沫若先生手跡’系郭沫若女兒郭平英所寫?!瘪R老先生說。
隨后,馬老將“紅旗渠”、“青年洞”兩幅題字送到林州市委常委、秘書長李學勤手中?!肮显谠S多領域都是大家,其書法造詣也是獨樹一幟。如今郭老已不在人世了,他留下的墨寶就更顯彌足珍貴了?!瘪R全民囑咐道?!罢堮R老放心。這兩幅字將存放在林州市檔案館,這里的工作人員會非常負責地把這兩幅墨寶保存好的?!睆鸟R老手中接過郭沫若的真跡后,李學勤又小心翼翼地將真跡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好放進錦緞盒子里。
簡短的交接儀式過后,李學勤向馬全民出具了林州市檔案館接收檔案資料憑證及證書。
“真的不容易啊,這么多年了,我只是在渠上看到過這幾個字,今天終于看到真跡了?!痹诰栀泝x式現場,當年的修渠勞模任羊成說:“郭沫若的題字見證了當年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是對紅旗渠最好的紀念。”
當年修渠的另一位勞模彭士俊見到題字后,思緒飛回修渠的火熱年代。他說:“紅旗渠不僅僅是一條渠那么簡單,對于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它就是汗、是血、是生命。”他想起當年為修渠犧牲的吳祖太等英烈時,禁不住淚流滿面:“郭沫若題字的回歸對于當年修建紅旗渠犧牲的英雄也是一種告慰?!?
靠師生情誼贏得郭老題字
“我是受當時任洛陽地區革委會副主任楊貴(原林縣縣委書記)和當時的林縣縣委、縣政府的委托,請郭老為‘紅旗渠’、‘青年洞’題字的。”交接儀式后,馬全民向記者強調。
馬全民是林州市東姚鎮人。1952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1956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72年中國人民大學撤銷以后,他被調入北京大學任教。在人大教學期間,郭沫若的小女兒郭平英恰好是馬全民的學生,“當時學校成立了一個編寫組,我和郭平英都在編寫組。郭平英還經常到我家里玩,所以我們關系非常好?!瘪R老回憶說,1972年的一天,他到洛陽看望楊貴時,恰巧郭平英也出差到了洛陽。當楊貴得知郭平英是他的學生時,就提出了邀請郭老去林州參觀紅旗渠的想法。帶著這個“任務”,他就先邀請郭平英一道參觀了紅旗渠。
馬全民說,參觀過紅旗渠后,郭平英深受“紅旗渠精神”鼓舞,回到家后她便將在紅旗渠參觀時的情景告訴了父親。但由于當時的紅旗渠并沒有像現在一樣的公路一直修到山上,要上去參觀就必須沿著石階爬上去,郭平英考慮到郭沫若年事已高,雖然郭老也多次聽說過紅旗渠,也很想到紅旗渠看看,卻最終因身體因素未能成行。
“郭平英回北京后,就邀我到他們家做客?!瘪R全民回憶說,在與郭老的交談中,他就把請郭老為紅旗渠題字的想法說了出來,郭老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又過了一段時間,郭平英就把郭老題寫的“紅旗渠”、“青年洞”這兩幅字送了過來,并親筆寫上“郭沫若先生手跡”這幾個字。
“拿到題字后,我就一直保存著,至今已經30多年的時間,期間我多次搬家,每次搬家我總是先將這兩幅字安頓好再整理其他東西。它在我看來就是林縣人民紅旗渠精神的象征,丟了性命也不能把它丟了。”馬老還說,“文革”期間,他的很多同事家都被抄了,而他因為是林縣人,是“紅五類”,家里從沒有出過事,兩幅字也得以安全地保存下來?!拔疫@是沾了紅旗渠的光??!”馬老風趣地說。
題字“足不出戶”身價十億
“酒香不怕巷子深?!北M管郭沫若題寫的真跡“紅旗渠”在馬全民家里待了35年之久。但其在旅游、商業等多方面已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正在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如林州市委書記來亮所說,如今的紅旗渠已不僅僅是一項水利工程,除水利灌溉功能外,其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旅游功能和品牌功能日益顯現。2002年,紅旗渠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被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此外,紅旗渠還發揮出巨大的品牌效益。利用紅旗渠搞旅游的巨大成功使不少企業茅塞頓開,他們紛紛到國家工商部門爭注“紅旗渠”商標,從而使林州產品在全國走俏。林州市在此基礎上,以旅游業為龍頭,融農、林、牧和工礦業等為一體,組建成立了中國紅旗渠集團。尤其是1996年“紅旗渠”卷煙商標正式注冊成功后,到2002年已成長為河南卷煙第一品牌,并在2005年成為全國第六大名優品牌。據悉,目前僅林州市在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注冊的“紅旗渠”商標,已發展到25類230多種。2000年,經北京一家專業機構評估,“紅旗渠”商標無形資產已達10億元。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年4月24日下午,河南紅旗渠品牌文化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舉辦了郭沫若“紅旗渠”手跡著作權授權使用推介會,并宣布在與郭沫若先生的后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商談后,取得了郭沫若先生“紅旗渠”手跡的合法使用權。
昨天,安陽市旅游局一位負責人透露:今年國家和安陽市還準備大打紅旗渠品牌,斥資1億多元在林州打造紅色旅游,郭沫若親手書寫的“紅旗渠”、“青年洞”回歸林州,無疑給安陽及林州的旅游及商業又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那么,這些正在各種宣傳資料和商標上發揮著作用的郭沫若“紅旗渠”手跡,又是從哪里得來的呢?據林州市的一位領導說,林州市檔案館存有從馬全民處拍回的資料照片,這些年的各種宣傳資料都是從那里“批發”出來的。因為真跡比較小,而在不斷的復制中,字體在各種宣傳資料及商標上出現時已經有所變形。
“如今郭老的‘真跡’回到了林州,‘紅旗渠’題字將會更好地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绷种菔袡n案館的一名負責人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