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會之而貫通之
融會之而貫通之
融會之而貫通之
時間:2007-04-17 09:57: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融會之而貫通之
和朋友們一起到新天地看某位畫家展覽,路過嵩山路時,朋友無意間說起吳湖帆和馮超然當年都居住在這里,于是話題轉而說到上世紀30年代的海上畫壇有“三吳一馮(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之說,其中吳湖帆、馮超然、吳待秋又與趙叔孺并稱“海上四家”。可目前市場上唯吳湖帆獨領風騷,其余諸位卻頗受冷遇。馮超然如此筆墨,市場上的售價還不到學生陸儼少三分之一,這真是歲月無情,留給人們徒有無限感觸。
朋友們常討論這么一個話題:究竟是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對此姑且不下定論,然而學生的自身修為和老師的教學方式畢竟缺一不可。后繼無人的感慨自古有之,有些藝術家自己妙筆生花,但卻苦于沒有好弟子,真找到了好學生,教起學生來卻未必皆能如魚得水。
學生想超越老師者難矣,唯馮超然弟子不然。馮超然本人早年精于仕女,晚年專攻山水,花卉兼具骨力,書法篆刻亦精。對于弟子,他量才施教,不求博但求精。眾所知之,陸儼少和鄭慕康均為馮超然及門弟子,陸儼少隨老師學山水,終成山水畫大家,山水畫作之精妙較之老師有過之而無不及,鄭慕康卻隨馮超然學人物畫,也頗有成就,在人物畫家中首屈一指。
本人藏有幾張鄭慕康的人物(見圖)及花卉,對其流暢的線條,暈染色彩的烘托,熟練的繪畫技法和嚴謹的態度深感佩服。在我看來,他的人物畫似乎比起老師來還略勝一籌。
鄭慕康出生于廣東省的一個小商之家,從小對繪畫頗有興趣,十八歲便來到上海,進入當時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開始學習西洋畫。他以肖像畫為主攻方向,在美專的學習生涯中,鄭慕康增強了對于人物形態寫真捕形的能力,但真正使其在藝術中有所突破的仍當屬拜在馮超然門下后。受老師影響,鄭慕康真正領會了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本質區別,國畫中的人物所表現的并不是直接的,而往往是含蓄的。于是鄭慕康用自己的智慧,將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工筆人物合二為一,對人物的著色則用暈染,類似明代肖像風格,最終在人物畫家中脫穎而出。
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在世上永久垂名難啊!要超越先人,再創自己這就更難,想來有無數的畫家,拜倒在前人的腳下,依樣畫葫蘆,卻始終不能融會貫通。這就更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畫家,正如齊白石老人所說:“學我者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