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旺與混亂并存 共同呵護收藏市場
興旺與混亂并存 共同呵護收藏市場
興旺與混亂并存 共同呵護收藏市場
藝術品拍賣屢創新高;古玩市場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電視臺鑒寶類欄目熱播;收藏類圖書成為出版市場新寵;身邊朋友見面就問:你收藏了嗎?……凡此種種,說明當下收藏文化的熱度正在逐步升溫,有人甚至斷言:中國歷史上第四次收藏熱潮已經到來。
同時,籠罩在收藏市場上的陰霾亦愈發濃重:造假成風,贗品充斥,陷阱密布,假拍四起,專家失信,等等。特別是一些媒體熱衷于揭露所謂的鑒寶內幕,以制造"轟動新聞",混淆視聽,令人觸目驚心,莫衷一是。更有甚者,個別從業人員互揭同行黑幕,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一時間,收藏市場流言四起,誠信崩塌。
面對此種混亂局面,廣大藏友雙眼迷茫,進退維谷:收藏還能不能搞?收藏市場究竟怎么了?一些知名人士甚至發出了"閉市"的危言。
我們不禁要問:收藏熱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古語云:"盛世收藏"。回溯歷史,盛世收藏有以下特征:一,經濟快速發展,國家及個人財富急劇增加;二,社會和平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精神享受需求增加;第三,國家鼓勵公私收藏,藝術品流通市場發達;第四,參與收藏人數眾多,涉及面廣;第五,藝術珍品迭出,藝術家得到極大尊重。
雖然目前我們尚沒有完全和上述五點特征相符,但是基本特征都已具備。可以說,我們已經開始進入盛世收藏的歷史階段,這一大方向是誰也不能逆轉的。這一輪收藏熱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近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藝術品及文物市場逐步開放的結果。
那么,收藏熱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首先,收藏熱推動了古玩藝術品交易的繁榮,藝術品收藏、展示、鑒定、咨詢、出版等相關產業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截至2006年底,全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突破150億元,據估算古玩市場及民間私下交易的數額至少也有此數。北京等地政府還把古玩藝術品交易列為重點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
其次,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直接促進了海外文物的回流。無論是中國藏家在國際著名拍賣會上頻頻舉牌,還是國際拍賣巨頭悄然登陸中國,都說明中國已成為世界文物珍寶的主要流入地。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個多世紀以來被劫掠、走私到海外的中國文物正在加快回家的步伐。
第三,民間收藏的活躍有效保護了文物。古玩市場的繁榮,電視鑒寶欄目的熱播,直接喚醒了國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以致于當邊遠山區的農婦床頭擺著蘇富比拍賣圖錄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再擔心100年前斯坦因堂而皇之盜走中國珍貴文物的事情再度發生。藏寶于民將成為理想的文物保護模式之一。
第四,收藏熱本質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廣泛的普及。以電視鑒寶欄目為代表的收藏類媒體,不斷加大對各類文物知識的傳播,使傳統嚴肅文化借助大眾傳媒走向普通大眾,它的效果和《百家講壇》是一樣的。與此同時,一批原來在博物館里埋頭做學問的文物專家走向了前臺,他們頻頻在公共場合露面,有的甚至成為藏友追逐的明星。對他們的尊重,就是對知識的尊重,亦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盛世收藏,強國利民。我們既要充分肯定收藏熱的積極作用,也要勇敢面對藏市弊端,絕不能諱疾忌醫,必須找準癥結,開出狠方。收藏市場上出現的造假問題、贗品問題,歷來有之,只要有經濟利益驅使,它就會出現。不僅需要國家加強監管,更需要藏友提高眼力,或請人"掌眼",為自己構建一套風險防范體系。假拍和專家失信問題均需要國家完善相關法律,同時各相關利益主體加強自律,再加上市場優勝劣汰,最終即會解決。我們希望那些致力于傳播收藏文化的媒體繼續前行,正確引導收藏方向。至于有些媒體的瘋狂炒作,早該休矣!"幫忙而不添亂",就是他們的正確選擇。
基于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盛世收藏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收藏熱潮還將持續下去,陰霾終將散去,任何企圖打壓收藏市場的行為都是徒勞。培育一個健康陽光的收藏市場,既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監管,又需要全體從業人員自強自律,興利除弊,共鑄誠信,也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呵護。
收藏市場興旺了,于你,于我,于國家,于民族,都是好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