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妙音出天籟
好山妙音出天籟
好山妙音出天籟
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錢瘦鐵是一位天賦、悟性很高又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于書法、繪畫、金石,皆有出色建樹。
錢瘦鐵生于1896年,卒于1968年,名崖,字叔崖,號瘦鐵,江蘇無錫人。早年家境清寒,14歲入刻碑店當學徒,得識金石家鄭文焯,為其入室弟子,從而與吳昌碩、俞語霜相識,加入“海上題襟館書畫社”,能以晚輩身份與師長平坐交椅,足見其成就之不凡。當時人們將其與吳昌碩(苦鐵)、王大火斤(冰鐵)并稱“江南三鐵”。解放后,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講學于中央美術學院。
錢瘦鐵早期的山水畫出自黃山畫派,取法梅清、石濤、石溪為多,后上溯五代董源,并以“拙若斷蚓,巧若流云”的金石風骨入畫,用筆重中鋒,如古篆,如屈鐵,流暢自如,奇崛跌宕,得沉古蒼潤之氣,畫風樸拙,氣勢雄渾,境界深遠。
《流水有妙響》,水墨紙本,縱63厘米,橫96厘米,上海中國畫院藏。此圖為畫家1962年所作,以視野開闊的全景式山水,寫黃山一帶的奇麗風光。畫面近景為平矮山崗,古木參天,松風幽鳴。環視左右,青山疊彩,蒼松爭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面絕壁,一簾流泉,自高山峽谷曲折奔騰而下,直入云霧深淵,若萬馬齊喑,似虎嘯龍吟。極目遠處,云海翻騰,山岳縹渺,變幻莫測,疑是人間仙境。此景、此聲、此勢,誰能情可自禁?你看畫中那位觀瀑逸士,早已物我兩忘,陶醉于美妙的天籟之音。
此圖最可稱道是妙于用筆。錢瘦鐵以柔性為主的線條,狀寫山巒,輕重徐疾,濃淡變化,有抑揚頓挫的音樂節奏感。勾寫山石,以長披麻皴之法,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一筆到底,一氣呵成,痛快淋漓;然后用淡墨反復暈染,層層迭加,直至滋渾蒼厚為止。長披麻皴之法始自五代董源,后清湘、八大承之、化之。而錢瘦鐵將其融入己意,改側鋒為中鋒,簡率清疏,運轉自如,若不經意,卻滲透了他的學養和妙悟之功。
錢瘦鐵善于駕馭復雜的環境風物,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表現出豐富的變化和不同的個性特征。陡峭之峰,以孤松繪之,更添雄奇之勢;平緩之山,多以濃墨點寫樹叢,令畫面更為醒目,既得平淡天真之趣,又有蒼渾滋潤之感。畫遠山,以淡墨勾勒,或以枯墨皴擦成形,隨之以大筆淡墨渲染;極遠之山則用大筆以水蘸墨抹出,濃淡變化,略見筆意。整個畫面,前后左右,云氣、流泉和山路相互貫通,于濃濃淡淡、虛虛實實、曲曲折折、動動靜靜之中,奪造化之生氣。
錢瘦鐵以清瑩澄澈的心境品嘗自然景色,反復觀照,心領神會,達到“會景通神”。在其潛心營造的藝術氛圍中,觀者自然會感受到它的意境美和音樂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