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結束的幾場春拍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書畫市場已經開始走出低估,部分名家作品價格大幅上升,書法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眼光,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中國書畫從2005年的火爆到2006年的低潮,大部分行內專家都認為,書畫市場步入了調整期,而這個調整期可能會貫穿2007年。于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春季大拍,人們又不禁紛紛揣測中國書畫市場能否在今年一改頹勢從而走出低谷。縱觀目前結束的幾場迎春拍賣,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書畫已有“回暖”跡象。
書畫市場有所好轉
4月1日結束的榮寶56期藝術精品拍賣會中,下午的中國書畫專場588件作品,成交了389件,成交額為2774.8萬元,而成交率是66.26%。 此次書畫專場主要以國畫為主,書法作品只占一小部分。拍前廣為看好的封面作品齊白石的《荷塘雙鴨》自12萬元起拍后以89萬元成交。榮寶在本次拍賣中特別組織的幾組專題收藏板塊如“墨藝堂”收藏專題、“日本大阪國際畫廊提供作品”專題、“秋醒樓”收藏專題等均取得了不俗業績。日本大阪國際畫廊提供的作品全部成交,共拍得400多萬元,平均每件達15萬元。而開篇的39件“墨藝堂”收藏作品,除一件流標以外,其余都悉數成交,成交額近200萬元。
 |
從榮寶本次拍賣會兩天的預展情況看,前來看展的人數明顯較之去年有所增加,并且駐足仔細察看者居多,認真詢問拍品情況者也不在少數,而這與近期北京舉行的幾場拍賣會預展情況也不謀而合。拍賣現場的人氣也不亞于預展現場。拍賣會還未開始,會場就已經座無虛席,甚至有的買家因為沒有座位而選擇席地而坐。榮寶分析道,買家對藝術市場的關注度在提高,其信心在一段時間的受挫后正漸漸得以恢復。市場的盤整是一次重新洗牌過程,這一過程的直接結果是優勝劣汰。經由這個過程之后,藝術市場將脫胎換骨,在不斷規范中迎來新的希望,買家信心的恢復則是必然。
對于今年中國書畫市場能否走出低潮這一問題,榮寶認為,2006年秋季各大拍賣會的成交狀況都或多或少出現了“回暖”現象。今春以來的幾場拍賣活動又不斷印證了這一現象,如3月下旬舉行的嘉德四季拍賣會上,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三個專場,1430件成交拍品總價6860.1萬元,成交比率75.22%。近現代書畫作為市場占有率最大的部分,經過2006年的調整后開始穩步回暖,市場基礎仍非常雄厚。李可染、齊白石等大家作品依舊堅挺,陸儼少、黃胄、程十發等2006年調整力度較大的名家作品也開始回升。從此也可以看出,國畫大師的作品仍會起到領軍的作用。
 |
書法市場潛力很大
在眾多的書畫專場中,書法一直以來就像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在拍賣市場上處于位高價卑的“配角”地位。其實書法在拍賣市場上歷來不乏天價,但是這并不能使書法市場走出持續多年的低迷。
但是在去年秋拍,中國嘉德推出了名為“食齋珍藏中國書法”的古代書法的獨立專場,這次專場的50余件作品全部成交,創下了高成交率和高成交額的雙佳績,同時也使得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書法的行情。
而今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國強表示將于春拍推出書法專場,這又將為今年的春拍增添了一個懸念。那么究竟書法會在即將到來的大拍中扮演什么角色,這個問題讓人難以預測卻又令我們充滿期待。
董國強表示他卻對于書法拍賣市場的潛力深具信心。“書法是中國獨有的傳統的藝術形式,但是它的市場價格現在仍處于低位。我們可以看到,從1993年、1994年剛開始有拍賣起到現在,絕大多數明清書法的價格還是停留在十幾年前的價格上。我認為其中的緣由有兩個:一是書法的欣賞難度比畫大;第二則是由于文化的差異,國外的收藏家很難理解中國的書法。現在有很多當代的書法家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認可,而他們作品的價格甚至超過了近現代書法大家作品的價格,甚至超過了清代的作品,這種價格的倒掛是極其不正常的。但是,這不正常的現象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書畫市場的潛力。而且我本身也是名書法家,我也希望通過自身的影響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確實,書法作品的市場價格被低估,也正說明了書法藏品的價格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時也是進行投資的大好時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