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形水滴有特色
獅形水滴有特色
獅形水滴有特色
影青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間,其青花不是像越窯青瓷的綠色,而是偏向天藍。元代影青瓷胎采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胎的變形很少。與宋代相比瓷器的胎體增厚,造型由輕盈變為渾厚,這與蒙古統治者的生活習俗有關。
我收藏的這只元代影青獅形水滴長7.8厘米,獅子造型雕塑而成。獅子是百獸之王,在我國民俗文化之中很有影響,它具有辟邪、鎮惡、祈福的寓意。獅子造型歷史悠久,晉朝陶獅造型已廣為流行,當時的習俗為陪葬,在歷史發展中演變成觀賞瓷與實用瓷。
我收藏的這只獅形水滴從五個方面反映出了元代影青瓷的藝術特色。
一是元代胎體厚重的藝術特色。這只獅形水滴造型古樸,胎體增厚,器物手感較重。因此宋代的器物有輕盈之說,元代的器物有渾厚之說。
二是元代堆貼雕塑的制瓷藝術特色。元代除了沿襲宋代的印花、刻花外,并創造了堆貼雕塑的藝術特色。獅眼、獅毛、獅嘴等雕塑得惟妙惟肖。獅毛上點染的檀香色更增加了觀賞性,從而凸顯出藝術之美與收藏價值。元代的堆貼雕塑工藝展現出了這個藝術亮點。
三是元代影青瓷積釉色深的特色。元代影青瓷藍色積釉比宋影青積釉色深,一般有經驗的玩家在鑒別宋元影青時格外重視觀察積釉特征,這只元代影青獅形水滴積釉比宋影青積釉色深。
四是元代釉下加彩裝飾的藝術特色。元代瓷器上有釉里紅或有鐵褐斑的裝飾,斑呈圓或不規則形,露出釉面的釉里紅或鐵褐斑深沉有力,體現出了元代的特色。獅形水滴注水口、出水口及雙眼具有元代釉下彩的藝術特色。
五是元代瓷器創新的藝術特色。這只獅形水滴的造型看似沒有宋、金時期的獅形秀美。其實這是元代民窯匠人根據水滴實用性的特點而創造的獅子造型,獅身較肥大是為了適宜水滴蓄水。堆貼雕塑與釉里紅工藝集于一身,更充分展示出元代瓷器創新的藝術魅力。
除此之外我要強調另外兩點。一是元代釉里紅獅形水滴十分稀少,收藏界歷來講究稀少為貴。二是我堅持探索撿漏收藏,這只珍稀的小水滴在報國寺撿漏只花60元,當初卻很少有人能看懂這個不起眼的大漏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