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在“技”“道”之間——讀白金堯花鳥畫
求索在“技”“道”之間——讀白金堯花鳥畫
求索在“技”“道”之間——讀白金堯花鳥畫
時間:2007-04-13 11:23:00 來源:
名家
>求索在“技”“道”之間——讀白金堯花鳥畫
文/徐恩存
環顧當代花鳥畫創作的整體態勢,應該說是不盡如人意的,因為,我們看到的是處在“瓶頸”狀態中的花鳥畫,尚未擺脫千篇一律、陳陳相襲的局面,有創意者與突破者,寥若晨星;從審美的角度看去,盡管不乏形式與語言的試驗,然而仍然無法從困惑中超拔出來,在有目共睹的審美停頓中,花鳥畫便顯露出品質的平庸、精神的乏力、魅力的蒼白……。
時代呼喚體現當代審美精神的花鳥畫藝術,要求畫家創作出更符合藝術規律與藝術本質的作品,這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一道必答的命題。
我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去審視并判斷白金堯的花鳥畫作品的。
應該說,白金堯是在“技”與“道”之間開始自己的藝術思考與創作的;可貴之處在于:無論如何徘徊困惑,白金堯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藝術目標與藝術理想,遵循著“以技入道”“以技入境”的原則,在技法訓練中融入文化修養,使筆墨更具內涵,用以營造特定的審美境界,并在其中以自己的情懷去營造一種詩意,傳達一種氛圍與氣息。
由工筆畫的工謹嚴整入手,白金堯從傳統規范中汲取從技法、境界的美感、氣息的表現與錘煉,在創作實踐中,他逐漸把意象與美感的表達從工謹嚴整中解放出來,作品出現了“工而不工”與“不工之工”的松動之美;經過這一階段的開合聚散、收放繁簡的探索與實踐,畫家的創作在從容自然的情況下,進入了“小寫意”狀態,在不事張揚之中,把藝術選擇、藝術取向都聚焦在一種靜、動結合與簡約疏朗的風格創作中。
由工謹嚴整的工筆畫到從容自然的小寫意,說明畫家不只是完成了技法的轉變,更是一種藝術觀與藝術理念的重大轉變,這一轉變標志著白金堯的創作逐漸向性情回歸,追求心性的抒寫與表現;顯然,小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風范、風格樣式、情感意蘊等,更符合白金堯的氣質與心性,他在疏淡的筆墨中與簡率單純中找到了自我,也確立了自我,并在此基礎上開始了深入地藝術求索。
繪畫之道,愈簡潔、單純,便愈有難度,寥寥數筆,并非一蹴而就可以輕易為之的;而白金堯的小寫意花鳥畫,正是在簡率、單純、淡泊、疏朗中追求一種從容天性般的形式、語言表達方式的。在這種平靜、淡定的筆墨與意象之中,白金堯在刪繁就簡與形式意味的營造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手法與趣味。
我們看到,在力求簡率、疏朗、單純與淡泊中,白金堯的作品表達了他對藝術的思考與理解,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思考與理解,并在兩者之間架設了溝通與交融的橋梁,使之在互補、互動中產生特定的美感與氣息;無疑,這是畫家走向成熟的標志,是畫家“以技入道”“以技入境”的標志。
分析作品,在顯而易見的圖式與筆墨風格中,我們感受到一股天然去雕飾的清新氣息,這是十分難得的。尤其是畫家以簡約、率性而不張的筆墨在畫面中營造的空靈、飄逸感、使作品處處透出一種超凡之氣和一種古典境界;也許這正是白金堯作品的可貴之處,因為,畫家意在營造一種精神的符號和精神的世界,畫家的筆下的花鳥意象,因而不再是現象世界的物象,而是移情的結果,是心靈作用的結果。
所以,畫家特別強調“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細微表達,并且在筆的游動中,讓線在一波三折中或長或短、或濃或淡,或是干、濕的變化、使之呈現為一種獨立的本體之美;而且,在長線、短線、斜線、弧線的交叉、錯位中,實現了平面空間的分割,使所有的線都在同一平面中獲得美感的展示。
而我們所看到的,正是畫家“以書入畫”產生的筆線之美,花卉的枝干猶如書法的線條,無不表現為起筆、運筆、止筆的節奏感與韻律感,使看似簡潔、單純的線條,顯示出內蘊的深刻,文化的品質與精神的純度。
由于“小寫意”不特別強調筆墨淋漓酣暢的揮灑,而是于一定的法度中,尋求有限的自由,使筆墨在一種節制中得到一種分寸感;白金堯在墨色的運用中,營造一種令視覺愉悅的灰色調,其中又以沖水、水墨互撞、墨破水、水破墨等方式,演繹出墨色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使畫家筆下之墨在色的變化、層次的變化與韻致的變化中,產生含蓄與朦朧之美,同時,又含有些許抽象意味,平添了畫面的審美魅力。
作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畫家,白金堯站在當代文化語境之中,反觀傳統、審美現實、展望未來,使他的花鳥畫創作面貌一新;因為,畫家一路走來,是步履穩健的,唯有如此才能在藝術的道路上,有長足的進步。
白金堯是屬于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畫家。事實上,有此種境界的畫家,必定會收獲勤奮的果實的;因為“天道酬勤”說的正是這個道理。當然,白金堯在藝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好在他正值中年,屬年富力強一代畫家,加上勤奮好學,不求時尚,不逐潮流,以不變應萬變,這正是從藝者最可貴的品質。
我們因此對白金堯充滿期待,相信他會以更豐厚的成果獻給當代畫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