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韻: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棰音聽“韻”
張天韻: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棰音聽“韻”
張天韻: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棰音聽“韻”
時間:2007-04-12 10:20:00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拍賣
>張天韻: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棰音聽“韻”
 |
“900元一次,900元二次,900元最后一次,好,成交!”隨著拍賣師的叫喊聲,一錘定音,溥佐的一幅《雙駿圖》以無底價起拍,經過數次的競拍,最后開出900元。
4月8日,由廣西邕華拍賣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2007年春季中國書畫拍賣會”在廣西博物館展出兩天后公開拍賣。在近四個小時的拍賣中,223幅作品就有140多幅成交,成交率達60%。據該公司總經理魏桂寧介紹,雖然成交額相對全國來說不是很大,但能取得這樣高的成交率,在廣西書畫市場也是比較少見的,也是公司成立后舉辦的五六次書畫拍賣會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2007年春,隨著這“梆!”一槌下去,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拉開了新一年的帷幕。也不由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它的路究竟走得如何?
廣西書畫拍賣市場少有廣西名家作品
中國書畫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備受世人珍愛與關注。隨著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發展,中國書畫在眾多的拍品門類中脫穎而出,至今已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廣西也有不少的在國內甚至國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在北京、香港等地書畫拍賣專場獲得高額回報,如原廣西藝術學院的教授劉宇一的油畫《良宵》,就在1993年的香港拍賣會上以836萬港元拍出,創當時中國油畫的最高紀錄;廣西著名畫家陽太陽的《青羅碧玉圖》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拍出了360萬元的高價,突破了桂林山水畫題材的全國最高拍賣紀錄,也突破了廣西中國畫和他本人在全國拍賣的最高紀錄。讓人們初步領略了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無限前景。而且,近年來廣西書畫家整體實力不斷加強,黃格勝、劉紹昆、張復興、鄭軍里、梁耀等名家作品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們的作品在區外書畫拍賣市場也占有相當的席位,北京、上海等各大拍賣公司常定期上門尋畫。
然而,墻里開花墻外香,在廣西近幾年的中國書畫拍賣會上,廣西名家的作品難以成交,以去年年底廣州一家拍賣公司在南寧民族宮舉辦的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為例,350幅拍賣作品中廣西作家的僅有40多幅。
在4月8日的拍賣會上,記者沒有尋找到廣西名家的作品。該公司總經理魏桂寧是這樣和記者解釋的:公司2002年成立以來至今舉辦過五六次書畫拍賣專場,前幾次也曾有廣西名家作品,但成交率很低,究其原因,除了本地的經濟能力和鑒賞水平有限之外,宣傳包裝力度也不夠強,有些有能力或實力的藏家,他們會自己尋上門去索字畫,結果是不用花錢或少花錢,因此廣西本土畫家的作品在廣西的書畫拍賣市場容易流拍。
廣西書畫拍賣行業亟待規范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錢,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南寧市近幾年開拍的書畫專賣場,參與競拍的人數多至幾百,少也有百人左右。在此次拍賣會上,記者看到現場幾乎座無虛席,不少藏家還帶著孩子參加競拍。
但一場成功的中國書畫拍賣會必得有優秀的業務主管,具備深厚的中國書畫知識;了解國畫目前市場可以認知的價格;知道藏家追捧的是哪些藏品,并且有能力獵取到這些拍品。再加上拍賣公司的品牌優勢等綜合力量,才能促使拍賣會有成功的可能。相對市場需求,廣西的拍賣行業發展勢頭就比較薄弱,書畫拍賣行業亟待規范。目前為止,廣西沒有一家專門經營藝術品拍賣行業,很多拍賣行是什么好拍就拍什么,沒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書畫作品進入市場,交易的雙方,一方是書畫作品,另一方是錢。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必然造假,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曾就出現過贗品,給尚處在襁褓中的廣西書畫拍賣市場帶來了極其不良的后果。廣西藝術品收藏協會周秘書長對記者說,拍賣市場的不規范,拍賣行業的誠信度差,造成相當部分藏家有錢不敢買,真正的藝術作品難以走向市場的現象。
業內人士看好廣西市場
2006年的中國書畫市場回歸理性、市場逐步規范化,給真正的藏家、行家、業內人士及拍賣公司帶來了曙光,不少的收藏家、藝術家、業內人士對2007年的中國書畫市場相當看好。不少行家認為,只要經濟不斷地向前發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的中國幾千年來積淀的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就不可能暗淡無光。據了解,2007年在股票市場獲利的書畫收藏家們必定加大對書畫市場的投資力度。
魏桂寧認為,廣西書畫市場要走一條適合廣西本土情況的路子,除縮小拍品數量,努力提升拍品品質,進一步做好市場細分和定位,這才是拍賣事業成功的不二法門。擺正價位,也是拍賣成功的法寶之一。書畫作品的價位,是比較復雜而又難以確定的。買賣雙方達成一致,就是目前書畫作品的價位。基于廣西藏家經濟實力與北京、上海各大城市有很大的距離,我們看準市場需求,精心挑選了一批來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價位較低的作品,使不少藏家感到物美價廉。喜歡收藏的88號競買人告訴記者,在南寧,劉繼卣一幅起價6000多元的作品算是很便宜了,在北京競拍得要二三萬元。所以,他相當看好廣西書畫拍賣市場,認為廣西價位低,升值空間大,是一項相當保險的投資。他已前后三次參加了南寧的書畫競拍,每次都買上幾萬元的藝術品收藏。魏桂寧說,廣西的書畫作品拍賣市場不盡如人意,一直不景氣。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直堅持舉辦拍賣會,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這種形式,慢慢地把廣西書畫作品拍賣市場培育起來。
一業內人士認為,他對廣西書畫作品拍賣市場的潛力一直看好,他相信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化,亟待培育的廣西書畫作品拍賣市場一定會形成氣候。
市場是最嚴格的檢驗者。真正的藝術大師的優秀作品,才會成為藝術市場保持堅挺的基石。廣西名家的作品,只有進入拍場,進一步接受市場的考驗,它的價值才得到真正的體現。廣西不少的公司與拍賣行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將廣西名家作品引向區內外各大拍場。如廣西圣天樂公司去年底聯合廣州炎黃拍賣公司,在南寧開拍了廣西名家的作品40多幅,并達到一定的成交量,并于去年和今年在廣州市連開的五場拍賣會,場場都有廣西作品近30多幅。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在廣州開了一家主要經營廣西作品的畫廊。圣天樂總經理唐一琴告訴記者,這樣做究竟對廣西書畫產業的推動起到多大作用,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影響力一定是會有的。
目前,廣西書畫拍賣市場拍場傳來的棰音漸多,藏家也聽到棰音中的一曲"韻",感受到拍賣本身作為一種藝術的真正魅力。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相信隨著中國書畫拍賣市場的逐漸成熟和行業管理體制的日臻完善,廣西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也會市場再慢慢成熟,必將能夠演奏出更加和諧、更為激揚的韻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