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確定性”的探尋與描繪——觀南方的油畫近作有感
對“不確定性”的探尋與描繪——觀南方的油畫近作有感
對“不確定性”的探尋與描繪——觀南方的油畫近作有感
時間:2007-04-12 14:07:00 來源:
名家
>對“不確定性”的探尋與描繪——觀南方的油畫近作有感
魯虹
隨著影像藝術越來越紅火,油畫創作在年青一代藝術家那里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具體地說,經由寫生獲取畫面圖像的傳統方式,正在被經由影像獲取圖像的方式所取代。我們知道,在攝影史上,最早有意使用模糊效果的是卡梅農夫人。后來,這一手法又被借用到了美術界,最近在國內出現的一系列青年油畫展便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僅以國內為例,就有何森、謝南星、尹朝陽和南方等。南方在近期創作時,故意將相機因拍攝對象而造成的“晃動感”所形成的“虛化”作為一種基本的視覺元素來運用——顯然他是覺得“虛化”與“不確定性”有著緊密而內在的聯系。正如大家所見到那樣,南方近期的創作主要以嬰兒的頭像為母題。據南方講,他的這種創作沖動是當了父親以后才自然而然出現的。不過,他決不是要按傳統的方式,為兒子造像以留作永久的紀念。恰恰相反,他是希望借助這一母題去表達他對成長中“不確定性”因素的獨特領悟。在一篇短文中,南方甚至還將他畫嬰兒與打麻將的現象聯系了起來。(見《畫刊》2005年9期)按我的理解,他顯然是發現了這兩者身上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在他的心目中,嬰兒就象征著生命的開端,其成長的過程則如打麻將一樣,始終會被諸多“不確定性”與“偶然性”因素所制約,故對于他們的成長過程與未來是很難判斷與把握的。
但與他們三人不同的是,南方并不想完全摹仿照片所呈現的機械觀視效果。為了有效強調他內心的沖動與感受,他還機智地將傳統表現主義藝術的元素有機納入了他的繪畫之中。結果不僅使他對成長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表現。由于南方在自由解構和改變傳統的作畫規則時,整個藝術創作過程充滿了對未知與不確定性的探索,因此有著很強的實驗性與任意性。而且,南方在作畫時更多是以直覺處理、整合畫面,這既使其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偶發、涂鴉意味,也使畫面具有很好的張力效果。但正是這樣,反而使作品包含著一種非凡的生命力,以及藝術自身的自由精神;
由于南方作品的主題與內涵十分微妙又難以言傳,同時象謎一樣呈現出某種未完成性與不確定性,所以就使作品具有了誘人的生命活力。通過他畫中的圖像,一種關于生命的深遠意義和可能性將會被“想象”地創造與激發出來。毫無疑問,這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自由聯想與再創造。
我一直覺得藝術家的最大本領,就是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語言,將生活中的感悟與那不可名狀的東西傳達出來,它可以使具有相關經歷的人與作品產生積極的互動。因此要比純粹地描繪對象要有意義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非常認同與贊賞南方近期藝術追求的。
2005年11月12日于深圳美術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