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我在北京空白空間策劃了一個由八位藝術家組成的《繪畫-非現實主義展》。在精心挑選藝術家的過程中,我偶然在秦鳳玲畫室中發現了幾幅色彩鮮亮、凸凹不平的繪畫,我瞬間為之一震,立刻判定這正是我想要找的繪畫。于是,秦鳳玲的繪畫進入我的視線,并成為那次畫展中我所選擇的唯一的女性藝術家。當然,我選擇秦鳳玲并不是因為她的女性身份,而是因為她的作品觸及了繪畫的本質問題。這次偶然的接觸使我有緣最早發現并推出了秦鳳玲的繪畫。
正如許多藝術家了解的那樣,我曾策劃的展覽以裝置和多媒體為主,較少策劃畫展,但這并不是說我不喜歡繪畫,實際上我一直給予中國當代繪畫很大關注和期待。也許我對繪畫的要求過于苛刻和挑剔,才使得較少的繪畫作品在我策劃的展覽中出現,秦鳳玲的繪畫則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秦鳳玲是一位鮮為人知的女藝術家,1985年就開始了。她的丈夫王魯炎是中國當代藝術自1979年《星星畫展》以來各個發展階段的重要參與者之一。當時,秦鳳玲家里經常聚集著許多優秀藝術家和批評家朋友。他們的言論、觀念、人品、作品無不深深打動和影響著她。秦鳳玲以極大的興趣傾聽他們的交談,以極大的熱情加入他們的爭論。她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這些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并且經常是最先看到他們作品的第一個觀眾。由于長期受到這種藝術氛圍的耳濡目染,她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她默默地畫著自己想要畫的畫,在許多年里,繪畫不知不覺成為了她的生活方式和“日記”。對她來說,展示自己的作品就如同公開自己的生活和日記一樣,因此,她從未有過把自己的畫拿給別人看的愿望,誰也沒有注意到她在悄悄積累著她的自信,連她自己都沒有料到,二十年之后,她竟會突然出現在一個畫展上,她在繪畫上表現出的自由、想象、天賦和個性,讓所有認識她的人為之驚嘆!
在許多人看來,秦鳳玲的繪畫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從繪畫潮流中脫穎而出并引起了廣泛關注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繪畫是二十年積淀的結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