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進宮”后 珍寶不取出暫留“閨中”
古船“進宮”后 珍寶不取出暫留“閨中”
古船“進宮”后 珍寶不取出暫留“閨中”
隨著專門用于打撈“南海一號”的沉箱進入制作階段,關于打撈和保存“南海一號”的各項準備事宜均在緊張部署中。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由于針對“水晶宮”水環境的實驗將在今年年底完成,所以今年7月初“南海一號”打撈出水送進水晶宮后,將暫時不會打開沉箱,內中珍寶也無法立即面世,專家還專門制定“保濕”方案確保沉船在沉箱中能夠完好保存。
“南海一號”珍寶暫時不會取出
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獲悉,從今年2月1日開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的海水環境測試已經正式展開,10名專家和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相關實驗和數據收集,而實驗數據必須在今年年底完成。
由于暫時不會對水晶宮內充水,沉箱裝載“南海一號”出水后,暫時不會立即開箱。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防止沉箱內的淤泥變干破壞沉船,他們還專門制定了一套保濕方案,確保沉船在沉箱內能夠完好保存。等到水環境成熟后再逐步開箱,屆時“南海一號”上的珍寶才能夠陸續和世人見面。
20多氣囊助“南海一號”“進宮”
另外,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南海一號”出水后沉箱平移進入水晶宮主要有兩種方案。一種是采用軌道方式;另一種則是采用先進的氣囊技術。“南海一號”打撈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相關領導向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采用氣囊技術將“南海一號”平移進水晶宮的方案可能性比較大。因為使用氣囊作為軌道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對包裹在沉箱中的“南海一號”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據提供此項氣囊技術有關部門負責人王家健介紹,他們已為廣州打撈局設計了相關施工方案。到時將為“南海一號”專門設計并制作20多個直徑超過1.5米的大型助浮氣囊,光制作氣囊的時間就預計需要1個月。
“南海一號”出水前,施工人員將未充氣的20多個氣囊分別均勻地安裝在“南海一號”沉箱的四周。在“南海一號”沉箱準備起吊時,施工人員再將氣囊充足氣,20多個大型助浮氣囊將產生巨大的浮力,伴隨著華天龍的起吊一起將沉箱移到下潛入水的半潛駁船上。
記者在中大海水試驗的實驗室里看到,模擬水晶宮的是一個立方體水箱,該水箱四周用黑色的塑料布遮擋。據研究人員廖慶玉介紹,這個水箱里裝有約80升海水,這些海水均是從“南海一號”沉船附近取回的,里面放著兩塊木頭進行對比實驗,一塊是現代的松木,一塊是從“南海一號”上取回的船體的樣本。
光線環境
黑塑料布圍水箱
水環境課題組負責人、中山大學生物科學院教授徐潤林告訴記者,由于現在處于實驗初期,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實驗木塊在水中的變化來判定怎樣的水環境更加利于“南海一號”的保存。
由于“南海一號”處在一個較暗的海底環境,所以為了讓實驗過程盡量與沉船所在的海底環境接近,保證實驗得出的數據的準確性,研究人員還特意用黑塑料布將水箱圍起來,避免太陽光照。
水環境
充氮逐氧監控良好
徐潤林告訴記者,目前對于水環境的主要處理方式就是充氮逐氧,減少水中的溶氧量。實驗研究人員每天都會對實驗中的海水進行溫度和含氧量的測量,過一階段他們將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繪制成峰值圖進行分析。研究人員每隔3~5天就要對實驗中的海水環境進行一次紫外線消毒或者臭氧消毒。研究人員稱,向海水里輸入的氣體為氮氣,主要是為實驗中的海水環境“去氧”,使海水環境的含氧量盡量維持在比例為1的范圍內,而水通常的含氧量比例一般為6,“抑制溶氧量可以很好地控制微生物生存,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木塊受微生物侵蝕。”
研究人員在實驗桌上拿出四瓶海水,其中兩瓶混濁,而兩瓶相對清澈。研究人員告訴記者,混濁的是沉船附近的海水,而清澈的是“水晶宮”附近的海水。混濁的海水里主要含豐富的藻類、微生物等,其中90%以上都是藻類,且主要為浮游硅藻,還有少量甲藻、角毛藻等。這說明沉船附近的水比將來提取水晶宮用水附近海域的水要復雜許多,所以實際“水晶宮”用水的環境控制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實驗課題組負責微生物監控的專家陸勇軍副教授告訴記者,通過實驗暫時還沒有發現特殊的微生物,經過臭氧消毒后,海水中的微生物基本上都死亡了,而充氮氣后,需要氧氣的微生物也都基本上死了,至于厭氧性的微生物存活狀況目前正在試驗觀察中。這初步說明,沉船附近的水環境并不復雜,控制性比較強。目前,實驗已經開展了兩個多月,對于實驗水環境進行了多次微生物檢測,按照現在的保存方案,微生物控制相當有效,但是不排除現在實驗環境水容量較少保存容易的因素,預計下一步將采用更大的玻璃缸進行水實驗。
最大挑戰
控制實驗成本
徐潤林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對于沉船保存的年限還沒有一個具體要求,因為船尚未出水,實際情況還不太清楚,但是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確保沉船的完好。他們表示,水環境的控制是比較成熟的技術,對于保存“南海一號”而言沒有太大的科研難度,未來最大的挑戰可能還是成本控制問題,即如何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
目前他們還沒有對成本進行計算,只是通過實驗得到一個結論,從而給打撈部門提供一個數據參考。但他同時表示,通過實驗成本,他們應該會給相關部門提供一個經費方面的建議性方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