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姑蘇情—記著名江南水墨畫家劉懋善
水墨江南姑蘇情—記著名江南水墨畫家劉懋善
水墨江南姑蘇情—記著名江南水墨畫家劉懋善
在畫壇,出身于常熟的畫家劉懋善是以其獨特的江南水墨畫而為人所知的。從對江南水鄉的癡迷者到著名水墨畫家,劉懋善的藝術之樹深根于家鄉那豐腴的自然與人文土壤。每每回憶起小時的生活,談及自已在繪畫事業上的成功,劉懋善的言語中總是充滿了對故土的一片深情。他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做學生的時候,我曾滿城地跑,滿城地轉達,每到一座橋上總要環視四周一番。毫不夸張地說,四面都是美麗無比的江南風情畫,讓您陶醉和癡迷……”“一座草木和文化互為氤氳的小山……老來情懷熱衷鄉里,才明白自已今天能取得的一點點成就,原來是那小城小山種下的因緣。”
如果說家鄉的那方水土在劉懋善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藝術的種子,那么在蘇州工藝美專學習則為這顆種子的成長提供豐富的養料。至今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帶著網藍,背著畫夾,告別母親,坐著小火輪離開老家來到蘇州工藝美專求學的情景。盡管第一次離開家鄉,周圍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然而劉懋善并不感到孤獨,蘇州古城與家鄉那似曾相識的風景使他覺得冥冥之中與這座城市有著某種前世的因緣。也許是巧合,當時學校的學生宿舍就在設在當今名揚四海的獅子林,每每課業之余,劉懋善總要在那空靈的假山假石假洞中穿梭一番,從中感受江南園林那獨特的藝術魅力。蘇州美專的求學生活是充滿艱辛的。由于家境貧寒,劉懋善不能象有錢人家的孩子那樣有現成的畫冊可資臨摹,但這并沒有難倒他。課業之余,他常常光顧桃花塢大街一家收購舊報章雜志的小店,店里那些雜志封面封底的經典名畫成了經他之手變成了自已的“畫冊”,日夜臨摹,其繪畫技藝大有長進。
光陰如梭,轉眼間三年過去了,劉懋善從蘇州美專畢業了。也就在他畢業這年,蘇州美專在國家大專院校“調整鞏固提高”的浪潮中被撤并了。說來也巧,當初劉懋善踏入工藝美專之時,也是該校剛剛成立之時,這又使他冥冥之中感到自已與繪畫藝術的一種無法言語的緣份。
從蘇州美專畢業后,劉懋善被分配到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國畫工藝品的設計。盡管劉懋善在工藝美專所學以西洋畫法為主,對國畫并無深究。然而,參加工作之后,隨著與中國畫頻頻接觸,劉懋善又被中國畫那獨特的水墨魅力所深深吸引了,醉心其間不能自拔,并很快在中國畫創作方面顯示出不凡的功力,及至1964年蘇州工藝美術學校成立時,他便被聘為該校聘為國畫專業教師,這一教就是十多年,日積月累,其繪畫藝術也日臻成熟。1978年,劉懋善被調入蘇州國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