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氣 磅 礴——姚伯齊焦墨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大 氣 磅 礴——姚伯齊焦墨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大 氣 磅 礴——姚伯齊焦墨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時間:2007-04-09 16:02:00 來源:世界信息報——21世紀中國畫論壇
名家
>大 氣 磅 礴——姚伯齊焦墨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 丁正元
縱觀姚伯齊的焦墨山水畫給我以藝術的震撼!
他的“魂系三峽”、“三峽醉”、“神女峰下”等大氣磅礴的焦墨山水繁富而不沉悶,豪邁而不疏野,博大而不空泛,壯偉而不獷悍;陽剛而大氣,雄強而恣肆,縟密而空靈,典雅而華滋,渾厚而深邃,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與震撼力,是一種個性化、時代感強烈、具有新型美感的中國畫作品。
他的畫是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傳統的基礎上并進一步創新的結果。
在師法傳統方面,他學畫四十年,融合漢唐之風、宋人之法、元人之意、明清的筆墨和今人黃賓虹疏密、黑白對比強烈、渾厚變化的焦墨墨法,李可染光感山水嚴謹的畫風,傅抱石破墨、破筆皴法的氣勢,陸儼少點線面皴法程式的趣味,張仃以書入畫,“帶燥方潤”、“不光而齊”的筆情墨趣,推陳出新探求,從而使得自己的傳統功力漸趨深厚;同時,他能行萬里路,走黃河、下長江,踏遍祖國名山大川,深入觀察研究,以大自然為師,師法造化,并將“師傳統”與“師造化”二者統一起來,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表現方法——“樹皮皴法”,進而創造出具有當代氣派、新藝術風格的作品。既發揚了傳統的精華,又把中國畫推向新的高度。
他的“樹皮皴法”是運用宋李唐的大斧劈皴,五代董源的解索皴,元代倪云林的折帶皴糅合在一起而成。既以北派為主,又以南宗為輔,形成用筆:粗筆大寫、剛而能柔、神完氣足;用墨:淋漓酣暢、渾厚華滋;用水:水墨交融、盡得自然;章法:講究虛實關系、知白守黑、陰陽開合、起伏回環、氣脈貫通,層層盡染而變化無窮。
中國傳統畫論有“畫留三分空,生氣隨之發”之說,而姚伯齊的畫做到了知白守黑;但是,這種空,即是白,也就是用光,其大膽程度大約占整個畫面的百分之二十,似乎達到了一個極限,非一般畫家所敢為之,從而使他的畫開境大、結構密、體積厚,把中國畫大開大合、大亂大整、大黑大白的氣勢推向極致,藝術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其實,“技進乎道。”他氣韻生動的焦墨山水畫突出了玄,一種黑,可以引申為深沉、靜默、超然的象征,一種生命的“至靜至虛”境界,這種哲學意識和審美意識是合乎道家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和儒家的“天人合一”的,也就是中國樣式的;然而,他的畫中,在龐大、堅實的黑制約下的白,一種以白的形式表現的物象,在陽光下體現的明暗、虛實的關系,處理得對比度大而強烈,意境深沉、博大,具有視覺沖擊力與震撼力;而且風格獨特,有別于沖和淡泊、中和之美的文人畫,具有沖突美、雄壯美,表現了振舉的民族精神和祖國以巨人的步伐跨越新世紀之氣概,一種崇高美的新畫風。
中國畫是講究“品”、講究“氣”的,他的畫,沒有甜俗的市井氣,也少了一些蕭散雅逸的書卷氣;然而,他的焦墨山水大氣磅礴、氣象萬千,既有廟堂之概,亦有現代氣息,懸諸大廳,當屬上乘也。
2000年2月21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