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畫過兩張《黃河頌》 訪畫家張安樸
陳逸飛畫過兩張《黃河頌》 訪畫家張安樸
陳逸飛畫過兩張《黃河頌》 訪畫家張安樸
“我曾經收藏有一張陳逸飛畫的《黃河頌》素描小稿,后來搬家搬沒了。”畫家張安樸看了本報報道陳逸飛代表作《黃河頌》將被拍賣的消息后,向記者回憶起他當時所見陳逸飛創作此畫的過程。
借到報社創作組畫
40年前,上海油畫雕塑室停止了美術創作。上世紀70年代初,《解放日報》美術編輯洪廣文將陳逸飛等油雕室的年輕畫家借到報社來進行宣傳畫創作。當時報紙沒有什么內容,宣傳畫占了很大的比例。譬如將“樣板戲”改繪成黑白水粉畫,曾風靡一時。為了配合1969年創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便組織陳逸飛、夏葆元、王永強、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創作《黃河》油畫組畫。“當時,陳逸飛約25歲,我20歲出頭,是《解放日報》的工農兵美術通訊員。”
貌不驚人單薄瘦弱
張安樸回憶道,當時的陳逸飛貌不驚人,單薄瘦弱,看上去健康狀況不好。他們都睡在集體宿舍里,十幾個人一起。創作室是在漢口路309號的老《申報》大樓三樓。“我們作為學生,經常給陳逸飛等老師去買老酒到宿舍里一起喝。土燒不夠了,用酸梅湯兌著喝。有時候喝醉了,竟然把雞翅膀骨頭扔到窗外的馬路上,現在想想真不像話。”陳逸飛的家在外灘那里,張安樸去玩過,記得很清楚,他家非常干凈,要脫了鞋進去,當時蠻少見。他們席地而坐,陳逸飛就一張張把自己的畫拿出來給大家看。陳逸飛對藝術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前輩,但不迷信前輩。
根據鋼琴協奏曲的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畫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秦大虎和張定釗畫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最折騰。畫面原來是毛澤東和林彪在一起,不料,畫畫好了,林彪出事了,不得不將畫面上的林彪去掉,重畫。
曾畫2張否定一稿
陳逸飛構思《黃河頌》有點像擠牙膏。他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靈感,而是慢慢琢磨,慢慢修改的。有時候看到畫報上的照片,突然會激動地喊出來:“這個畫面好!”張安樸透露了一個現在很少有人知道的情況,其實陳逸飛的《黃河頌》共畫了2張。他最早畫的是一個頭上扎著毛巾的民兵,遠處還有幾頭他放的羊。“我曾經收藏的就是第一幅畫的小稿。”后來第一幅畫被否定掉了。重新創作時,陳逸飛將人物改為戰士。畫面也變得更干凈利落。這兩幅油畫《黃河頌》一樣大小,只是第一幅畫早已不知蹤跡,成了一個謎。真不知道是否還會在什么時候,在哪里又突然出現。
《黃河》組畫完成后,非常奇怪,沒有被發表和展出。因為有人覺得這些畫不夠“紅光亮”“高大全”的標準,有“資產階級情調”,尤其是陳逸飛的那幅畫。但是,當時全國美術界都知道上海在創作這組畫。一直到“文革”結束,陳逸飛的那幅畫才在全軍美展亮相,引起轟動。
回顧當年和陳逸飛等在一起的歲月,張安樸感嘆道:“那時候我們都很單純,充滿了激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