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水”市場常青樹
“李家山水”市場常青樹
“李家山水”市場常青樹
今年是我國山水畫大師李可染誕辰100周年。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嘉德第9期四季拍賣會上,作為重頭戲推出的李可染3件山水畫作品《蒼山如海,殘陽如雪》、《粵中所記》和《黃山煙霞》共拍出了623.7萬元的價格。這3件作品均征集自海外藏家索爾·愛德樂夫婦,屬于李氏山水畫風格成熟期的代表作。拍得如此佳績,使得“李家山水”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近百年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中,李可染是一位開宗立派的大師。他曾有幸得到黃賓虹、徐悲鴻和齊白石三位大師的指教,但他并未拘泥于摹仿,而是勇于創新。他曾說過這樣兩句話:“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在上世紀60年代,李可染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成“李家山水”之大境界,開創了新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又一新局面,也藉此奠定了其藝術大師的地位。
1954年是李可染藝術創作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正是自這一年始,李可染決心以山水寫生為突破口,開始了他“為祖國山河立傳”的路程。該年上半年李可染與畫家張仃、羅銘結伴,首次長途寫生,歷時3月有余。1956年,再次長途寫生,歷時8個月,行程數萬里,作畫近200幅,將“對景寫生”發展為“對景創作”。此后的1957年、1959年及1960年代中期,李可染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并多次赴國外考察、寫生,為自己的藝術創作積累經驗和素材。1954年至60年代中期約10年的時間,成為李可染山水畫形態成型至成熟的時期,并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漓江山水成為他百畫不厭的題材,成為其最具個人風格的標志性畫作。
李可染的山水畫明確地將山水藝術的創意置于時代巨變之中,他的山水畫雄渾博大、凝重老練,一改文人山水畫的靡弱,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獨特的風格。具體來講,“李家山水”的構圖飽滿,摒棄了傳統山水畫的“留白法”。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構圖大多取“平遠法”,視角為俯瞰式,至李可染陡然一變為“仰視法”,視角由下而上,著意刻畫山之橫空出世和陡峭高聳。以墨取勝,也是李可染山水畫變革的一大獨創。雖然他的山水畫不乏用彩,如著名的《萬山紅遍》,但絕大多數都是以黑迷人,憑黑出奇。在光線處理上他借鑒西畫的側光手法,把光引入畫面,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總之,李可染的山水畫可以用黑、滿、崛、濕來概括其藝術內涵,堪稱對中國山水畫變革的一大貢獻。
李可染的山水畫集中西美術的優點,因此受到了南北藏家的追捧。1999年,李可染創作于1962年的作品《萬山紅遍》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中以407萬元的高價成交,創造了當時李可染畫作拍賣的最高價位。時隔一年后,另一張同樣名為《萬山紅遍》的作品在北京榮寶秋季拍賣中以501.6萬元成交。除漓江以外,井岡山也是畫家筆下經常出現的題材,在拍場上表現也相當不俗。2004年11月,李可染的大幅作品《井岡山》在北京翰海秋拍上以1100萬元成交,創造了當時李可染作品的最高拍賣記錄。2005年11月,李可染晚年的山水畫杰作《煙江夕照圖》出現在北京誠軒首拍上,最后以1540萬元的高價拍出,是目前署名李可染畫作中賣得最貴的。2006年,李可染又有《丹霞楓林圖》、《千巖萬壑》等佳作相繼登上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的拍臺,并分別取得了748萬元和618.2萬元的佳績。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與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等創作的文人氣息濃郁的山水畫相比,“李家山水”更富生活氣息,更具時代感,也更被市場看好。不過,據李可染夫人鄒佩珠女士透露,李可染一生創作的畫作應不超過2000幅,但目前僅在拍賣場上就有2100余件李可染的作品付拍,可見當前市場上流通的李可染假畫數量不少。李可染畫作價格不斷攀升,假畫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收藏界。因此,藏家在購藏“李家山水”時,應特別注意真偽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