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賞識本土藝術 嶺南繪畫作品拍場受寵
廣東人賞識本土藝術 嶺南繪畫作品拍場受寵
廣東人賞識本土藝術 嶺南繪畫作品拍場受寵
春節過后,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不斷吹出暖風。日前,廣州市藝術品(公物)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落槌。在藏家的激烈競投下,瓷雜、書畫有近8成拍品被藏家收入囊中,而現場的人氣指數也是近期小型拍賣會上十分少見的,令藏家對即將到來的春季大拍充滿信心。
以往的羊城拍賣,書畫往往成了主宰者。但本場拍賣,有著地方特色的廣彩、廣刺以及竹木牙雕類藝術品逐漸升溫。像最具廣東民間工藝特色、色彩艷麗、人物圖案雍容華貴的廣彩瓷全部成交,而一件清代官員刺繡和一件廣繡“丹鳳朝陽”也以千元價格成交,顯示了廣東民間傳統工藝品開始受到藏家重視,也預示著本土藝術品的收藏潛力。
古代書畫歷來由于真偽難辨及品相等原因,使得很多收藏者望而卻步,直接影響了古代書畫的拍賣價格。但從本次拍賣會的情況看,嶺南古代名家如蘇六朋、黎簡、謝蘭生等名家的作品市場表現出色。
據了解,一些精明的藏家已開始專門收集嶺南古代繪畫作品,一方面欣賞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另一方面也期待著將來有更好的投資回報。業內人士認為,古代繪畫作品開始走紅,說明了本地古代繪畫收藏隊伍不斷地擴大,藝術品投資的渠道逐漸豐富,收藏觀念也逐步理性。
在此次拍賣會上,名人手札也得到了藏家的“賞識”。尤其是歷史文化名人的書法信札作品,普遍拍出了高價。李鐵夫、盛宣懷、錢大鈞、容庚、商承祚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書法作品成為“香餑餑”,均以高出底價數倍的價格成交,而岳良、征良、桂良、怡良等四人的信札也從6000元拍到1.87萬元。
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的市場上看,名人書法信札的價格還是相對較低,盡管市場上稍有名氣的書家作品動輒上千元。不過,收藏愛好者在選擇此類藏品時,應注意成系列收藏,注重研究,這樣才會享受到收藏研究和投資回報帶來的樂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